港大硏究指網上教學取得成果 但須正視社經和數碼鴻溝
香港大學「數碼360計劃」於六月至七月期間訪問了53間學校,研究停課期間全面採取網上教學的學習情況以及日後的需求,以找到可以增加網上學習質素的方式及準備日後恢復正常上課的情況,為數碼化做好準備。
研究結果指,情課不停學普遍都有一個好成果,受訪者都不認為會為其學習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研究亦指出,本身有校內有採取電子學習的學生和家庭支援充足的學生,網上學習的質素亦會較好。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帶領其研究團隊,發動「數碼素養360」計劃,公開邀請全香港學校參與,由學校自行決定參與班級與人數。於六月至七月期間,訪問了53間學校,對象包括學校領導層、超過1200名老師、1300名家長、5050名中學生及1279名小學生。
不擔心停課時間影響到課堂 惟憂網上成癮問題
「停課不停學」普遍有好的成果,即使停課時間極長,學校領導層、老師和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均不擔心停課會對學生的長期學習成果或未來發展的機遇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學生主要擔心復課後的考試,亦有少量學生擔心自己有網上成癮的問題,大部份學生都會願意回到學校面對面上課,並認為自己的數碼能力有所上升;而學校領導層、老師及家長都認為學生與老師的數碼能力都有所提升,;老師亦認為對教學的進度影響不大,但擔心學生難以掌握複雜概念。
存在社經和數碼鴻溝 學習質素差距大
研究亦發現,校內本身有採用電子學習的班級,例如有參與自攜裝置計劃BYOD(Bring-Your-Own-Device)的學生,在網上學習時的表現普遍都比其他學生好。問卷調查當中,老師認為有過BYOD班的經驗,對網上教學都不會感到太大壓力,亦會對自己網上教學的成效更有信心。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金偉明先生指,BYOD班會比較熟習用平板設備上課,亦會較專注和習中,而非BYOD班則一直用以作娛樂用途,上課時亦較易分心,另外亦有機會因設備的不足,當中包括大屏幕設備(9.89%)及數碼學習資源(17.79%),學生可能要用電話上堂,上課的質素亦較差。
研究亦指出家庭的支援對網上學習的質素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未必能為子女提供足以應付網上學習的配套,例如穩定的互聯網及大屏幕設備。學校領導層和老師都會認為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都會因家庭支援而擴大,亦會認為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在停課期間的學習進度較為落後。
首要增強網上教學能力 應對未來混合教學
對於復課後的準備,學校領導層主要認為首要是增強網上教與學的能力,為混合教學(面授及網上混合)作好準備;亦需要找方法減少不斷增加的學習差距,例如提供補底課程或額外補課。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認為,學校應參考其他學校停課前和停課其間的線上和線下的正面經驗,制定全校性的綜合計劃,納入適應和靈活的網上各面對面的教學安排;亦需要為缺乏穩定網絡或足夠電子裝置的學生,提供足以應付網上教學的資源及其他配套;以及加強學校和社區組織合作,以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