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電子教學在停課期間應用
突如其來的停課,打亂了一直以來的校園生活模式,令不少學生、家長、教師都手足無措。學生早上起床,不用再趕著出門,卻要整天留在家中渡過。家長不再需要為學生安排課後活動,卻要為學生每天的「在家活動」苦惱。課室空空,教師見不到學生,卻擔心學生未能好好運用時間。為了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學校的教學模式亦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電子教學立即變成主流的教學模式。
為了做到停課不停學,學校必須考慮自身校情,以及各持份者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及硬件軟件的配套,選擇適切的電子教學工具及教學方法。學生如何學?學什麼?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如何教?教什麼?如何發佈內容?如何收集評估數據......全部都要根據學校現況作考量,既不能一成不變,照原來的教學計劃做,亦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其他學校的做法。學校須先了解校情,訂定停課期間電子教學的學習目標、形式及內容,循序漸進地推展電子教學。
如何學?如何教?
相對於中學生,小學生對老師的講述、解說的倚賴比較大,他們十分需要老師圖文並茂及繪形繪聲的引導,還有課堂上的師生及生生互動。現在師生不能在學校上課,視訊教學便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視訊教學可分為實時教學及錄播短片教學,兩種方法各有優勢。實時教學的優勢在於教師能夠與學生互動,教師可以即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及時提問,與平日上課的情況最為接近,但是學生的家庭環境卻未必能夠完全配合學校原定的時間表進行實時上課。如果家中有多於一位小朋友,時間、設備就更加難以配合。加上小學生的集中力較低,家中環境亦容易使其分心,所以實時上課時間不宜太長。錄播短片教學當然做不到實時教學的師生互動,但是它的優勢在於彈性較大。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上堂」,亦可以按需要,自行重播不明白的地方。經過以上的考量,雲泉學校的電子教學便以教學短片為主,並採用不同的電子學習平台作輔助,再配合實時教學時段協助學生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什麼?教什麼?
眼睛不適宜長時間看着螢光幕,小朋友尤甚,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以電子學習的模式發放,如何重新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亦是我們的重要考量之一。因為疫情嚴重而停課,所以衛生常識及抗疫資訊比原來的課程更為重要。有見及此,我們在停課初期便先把衛生常識及抗疫資訊製作成電子課件。同時間,主科教師便在原定的課程作出篩選,選擇比較合適的內容作網上教學。由於術科課程及內容更具彈性,因此教師們設計了「疫情限定」的課題:體育課教授一些可以在家中進行的室內運動;視藝課教授學生創作抗疫英雄電子繪本;德育組亦藉此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關心社會的情操;圖書推廣組提供多元化的電子閱讀材料,鼓勵學生擴闊知識,增廣見聞;活動組則舉辦"Dance Challenge"及"Singing Challenge"等,讓學生與家人可趁此機會輕鬆一下。
怎樣評估?怎樣回饋?
日常教學,老師透過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課業表現及各類形式的評估,了解學習成效,給予回饋,並調適教學內容及策略。是次停課,師生少了課堂的直接互動,學生每天的家課全面電子化。的確部份的知識、技能及態度難以透過電子課業及網上教學進行評估,但從另一角度看,評估卻變得更快、更有效率。學生完成電子課業後,可以立刻知道答案,教師更可以於答案上附上解釋,讓學生獲得即時回饋。此外,教師也可以透過電子表單收集學生的提問,電子平台更能整理及分析學生在電子課業中的表現,讓教師更容易及準確地從數據中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調整下一課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錄製教學短片或進行實時教學,做到透過評估促進學習。
危中有機 教學相長
是次停課,無疑為學生、家長、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只要學校能夠因應校情作出適當的安排,在不同持份者的努力下,難關總是闖得過的。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大家亦有所得:學生除了能繼續學習新知識外,更可以培養出自律的習慣及自主學習的態度,學懂更多資訊科技的技巧;校內教師以至跨校教師間互相支援,分享不同的電子教學經驗,教師透過實際應用更能掌握不同的電子教學技巧,並建立新的協作團隊文化。總括而言,整個教育界對電子教學的優勢和局限有更深切的了解,學校能綜合是次經驗,對校本電子學習進程作反思,為學校定立未來的電子學習政策。有效的電子教學不單是盲目追求科技,更重要是教師如何有效運用科技,設計優秀的教學計劃與策略。希望疫情盡快過去,讓師生重返校園,把「危機中的經驗」轉為「未來的發展機遇」,相信是次停課的經驗,能為教學模式帶來另一番景象。
(內容由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提供)
歡迎所有中學、小學及幼稚園投稿至「01校園」,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及照片經電郵傳送至campus01@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