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習】基層家庭裝置不足兄弟姊妹爭機用 機構捐電腦助學生
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COVID-19),令全港學校停課逾四個月,校方紛紛推出各項網上學習措施,令電子學習的進程向前邁進一大步;同一時間,學生與家長亦要快速應變。可是,對基層家庭來說,全方位的在家學習,一時間為他們帶來不少問題。有機構向有需要的基層家庭捐贈平板電腦,以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同時應付日後的電子學習需要。
攝影:黃舒慧
爭用電話 姊弟掀爭執
梓峰就讀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四年級,停課期間需在家中直播上課,觀看教學影片。由於家裡只有媽媽手機一部電子裝置,他需要與分別12及15歲的姊姊輪流使用。媽媽陳太坦言,這情況難免引起姊弟爭執。
「例如一個小朋友下課後,另一個緊接上課,但老師可能遲咗落堂,就會話『我就嚟開始喇,你仲未上完,我趕唔切入去上堂喇』,又或者一個小朋友今日嘅功課難啲、多啲,需要嘅時間長啲,另一個就會話『你快啲做呀』,對方又會話『我都未做完咁點俾你呀』。」她坦言,看到子女因學習問題而爭執,自己的心情亦會受影響。「唔開心,覺得自己條件唔好,令小朋友咁多爭拗。如果有獨立裝置俾佢哋上堂,就可以更加專心。」
梓峰表示,使用手機學習,有一定不便。「螢幕太細,睇唔清楚啲字。老師有時會將功課放上zoom,有時要抄低,但我成日睇唔到,唔知抄咩題目。平時做功課,中文一疊,英文一疊,但用手機,開完一個網站,要再開另一個網站,好容易做漏功課。做閱讀理解,用手機又要碌上去睇文章,再碌落去答;又試過打緊篇文,一個電話打過嚟,成篇文冇咗!」他補充,相比起電子學習,他更喜歡實體課室上課。「因為有問題的話可以即時問老師,老師解釋得更詳細。」
為了協助基層學生,宏利與聖雅各福群會合作推出「學無紙境」助學計劃,鼓勵強積金成員選用電子結單及電子通知,並因應支持計劃的成員人數,向本地小學捐贈約400部平板電腦,梓峰也是受惠學生之一。陳太認為,電子產品對小朋友的學習有一定幫助。「有了平板電腦,小朋友可以睇英文影片、電子書,遇到問題可隨時搜尋,搵資料都方便啲。」
復課後續用電子課堂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一小學校長譚光德表示,停課期間,電子學習的需要愈來愈高,也觀察到部分基層學生家裡的電子設備不足以應付學習需要。「我們會借手提電腦給有需要的同學,有些家庭得一部手機,兄弟姊妹要輪流用,我哋要因應家庭的子女數目而調整直播課堂的時間表。」他補充,有基層學生家庭缺乏網絡,亦曾向他們贈送wifi卡。
譚校長指,在家進行電子學習,可助孩子建立自律性,對老師來說,則可收集數據,更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復課後的長假期,如聖誕假、暑假,也會想以電子學習,如以zoom為學生複習,跟進他們的進度。」
惠及政府忽略的族群
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教育服務)劉錦楨指,計劃可惠及政府忽略的族群。「基層家庭在電子學習上的困難,大多是硬件需要。申請政府關愛基金,很多時需要證明文件,有啲家庭打散工,唔能夠提供到呢啲文件,但我哋都知道係低收入家庭,可以透過呢個計劃,幫助到佢。」
她補充,基層家庭的需要,還有軟件支援。「除了硬件,還有如何學習和使用。每個基層家庭,學習的能力和動機都唔同。我哋都遇過有啲基層家庭,家長工作背景是勞動階層,沒有電郵帳戶。但不少學校上載教材或家課,也需要你的電郵地址,這時候便需要技術支援。」她補充,疫情期間,老師雖然盡力維持教學進度,但留意到基層學生的學習進度也很參差。「因為冇左課後補課,所以都招聘咗義工為學生進行網上補習,配合實體的託管服務,希望雙管齊下,幫到佢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