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長鄭楚明專訪|接岑智明棒不想「吸風」 入行30年繼續貼地
從岑智明手中接過天文台台長一職,只是上任前數星期答應下來的事,鄭楚明對職位被刪走「助理」二字感覺不太大,當下只是替這位準備轉往國際跑道的老朋友高興。
上任撞正新冠肺炎疫情,鄭楚明認為最大的挑戰還是風季來臨,「掛波」是台長下的決定,預計任內仍有機會遇上超強颱風。會否擔心成下一個「吸風台長」?他笑言「梗係唔想吸風啦!」
天文台長鄭楚明專訪:
小時候住徙置區 與岑智明大學同窗
由天文台助理台長變成台長,對鄭楚明而言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轉變,與岑智明是自大學一年級已認識的朋友,最後也相繼加入天文台成同事,友情逾30載。「(原本)到佢退休,我都退休」,直至岑智明有打算退休的念頭,出任世界氣象組織服務司司長一職,在老朋友所託下才接棒,「我同佢好熟,佢叫到就做囉」。可惜岑智明因為要做青光眼手術,最終並無到海外就職。
加入天文台31年,畢業於港大物理系的鄭楚明在投身職場前希望找一份與科學相關的政府工,當時應徵了兩份,衞生署物理學家及天文台科學主任,前者「肥佬」了,遲了岑智明三年加入天文台。鄭楚明自言不是天文發燒友,但自小住在柴灣徙置區,每當打風下雨常遇水浸,水深可至心口,到處有不少在水中漂泊的拖鞋,他在天台上卻愛看對面一條大明渠,「水流好犀利,去到就嚟入口,明渠變暗渠嗰下,就會濺晒出嚟,濺到兩層樓高」,場面震撼,至今仍無法忘記,長大後才知道這是水躍現象( hydraulic jump )。這種對大自然力量的著迷,牽引著他入行。
▼重溫2018年「山竹」襲港情況▼
難忘「山竹」來襲
曾上鏡「報天氣」,初入行的鄭楚明從未想過,與上司聊天期間,有同事突走來拋下一句「鄭楚明,搵你做天氣節目!」未來得及反應,上司已搶先說「好」。當年的天氣預報要去電視台錄製,空洞的攝影棚只有自己,導演在上層下指示,靠自己執生,由三日天氣預報,陸續增加至五日、七日、九日,至近年融入更多動畫,他看著每一時期的轉變。
入行這些年來,先後有四個「十號波」,包括1999年「約克」、2012年「韋森特」、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前面兩個鄭楚明因工作關係避過,最深刻還是「山竹」。「太震撼,個風好勁,唔係講笑」,在「山竹」來臨前兩日,他與岑智明已在天文台指揮,當時預計的移動路徑比實際路徑更接近本港,且不經呂宋島,即不減弱下直接進入南海,造成的風暴潮威力更大、水浸範圍更廣,可令吐露港水位上升至7米(當時水位上升至4.71米)。「山竹」襲港,風勢猛烈得天文台七層高的大樓也搖動,鄭楚明未曾遇過,但仍必須留守,密切留意颱風、雨勢等走向,連跨三日的「山竹」令各人捏了一把汗。
接「吸風台長」棒:唔想吸風!
角色不再只是輔助,鄭楚明有感責任更大,但認為最大的挑戰仍未來臨,坦言「打風掛波」對市民影響甚大,以往只是建議台長是否「掛波」,今天則成下決定的人。近年極端天氣增加,本港連續兩年分別遇上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鄭預計日後隨時有暴雨突襲,或熱帶氣旋隨時去到超強颱風級別。
岑智明任內發出3個10號風球,成「吸風台長」,該名銜會否傳承到鄭楚明身上?「梗係唔想吸風啦!哈哈哈……」但回歸現實,他也明白風雨無常,打風與否非任何人可操控。
傳承「講人話」原則
前台長岑智明不時在Facebook分享天文台點滴、天文奇景等,也傳承前台長林超英當一個「講人話」的台長。鄭楚明也開始努力經營Facebook,除了密密轉載天文台製作的氣象冷知識,千載難逢的雲圖至在天文台乘涼的小貓也「開心Sharing」。他認同說得太複雜、太官腔難以「吸客」,天文台會繼續多拍攝有趣科普短片、在社交平台發布軟性天氣資訊,吸引年輕一輩。
一份工作由畢業或做至退休,鄭楚明笑著說「如果天文台唔收我就慘喇!」有否想過其他工作?「對住數字做嘢,簡單啲!」溫度、濕度、降雨、風速等,形成未來天氣預測的連串數字,他至今仍樂在其中,「你一出預測,第二日就知自己啱唔啱。考你眼光,好得意!到依家都好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