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長鄭楚明專訪|上任後最驚落雨 冀推降雨概率預報

撰文:勞敏儀 黃金棋
出版:更新:

談及上任最怕的事,天文台台長鄭楚明首想到是「落雨」,面對變幻莫測天氣,雷暴由無到有或只是半小時內的事,連電腦也未必完全掌握變化,要趕在市民返工返學前發暴雨警告更是一大難題,至今也只能「盡做」。
為了讓市民更容易掌握降雨情況,鄭楚明正研究為降雨及雨勢等提供概率預報,簡單如多少成機會下雨、多少成機會下暴雨,為未來一周重要天氣變化提供額外資訊,令準備出門的市民有心理準備,設計目標是簡單、易明、有用,希望任內可推出。

鄭楚明說天氣變幻莫測,提醒「唔好以為黃(雨)咋,其實可以唔細,之後都可以變成紅(雨),甚至黑(雨)」。(曾梓洋攝)

「水浸都係黃雨」成部分地區居民心中的疑問,鄭楚明解釋暴雨警告作用是提醒市民降雨影響範圍廣,有機會引發水浸、山泥傾瀉,甚至交通癱瘓,但黃雨或接近黃雨亦有機會造成水浸。就算好大雨,甚至水浸,他稱可能只是局部地區情況,未達發出暴雨警告程度,故後期天文台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列出受影響地區及雨量,提醒市民該處可能因大雨引致水浸,同時提醒「唔好以為黃(雨)咋,其實可以唔細,之後都可以變成紅(雨),甚至黑(雨)」。

至於可否趕在返工返學前發出暴雨警告?鄭楚明認為天氣變幻莫測,雷暴由無到有或只是半小時內的事,「有機會喺遠處好犀利,但嚟到無晒,亦可能喺遠處無嘢,但嚟到發展得好犀利」,新台長大呻「難搞」,連電腦也未必完全掌握變化,難以提早數小時提醒,「盡做,但唔係次次得」。

目前氣溫有概率預報,鄭楚明新上任有新構思,正研究降雨概率預報,例如降雨機會多大?下大雨機會又有多大?讓公眾有心理準備,但這只是一個初步構思,背後亦涉多個研究,非想做就有,希望最後的成品令公眾感有用及易用,期盼任內可推出。

鄭楚明提醒市民打風時不要走去岸邊「追風」,「今次無事可能係好彩,但突然一個浪打來就有機會被沖走」。(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AI助天氣預測

天文台近年在天氣預測加入人工智能(AI)分析數據,例如在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期間,AI可從新聞中抽取關鍵字變成有用數據,例如何時何地有塌樹,再於圖像上顯示;若某處塌樹情況不斷加劇,或與風勢及風向轉變有關,令天氣預報員更容易掌握影響範圍,日後應用範圍更廣。

此外,疫情下市民安在家中的時間更多,鄭楚明構思拍攝更多教育短片,例如教市民觀雲,以軟性方法推行公眾教育,相信大眾接受度更高。

鄭楚明坦言「最驚係落雨」,雷暴由無到有或只是半小時內的事,連電腦也未必完全掌握變化。(曾梓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