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融入中文科 堅持廣東話授課:更能發揮情感沒有隔膜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近年每談及普教中、粵教中,社會上總會引起不同意見。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的戲劇科教師胡俊謙,一直以廣東話作戲劇授課,他認為有利學生表達,以及學習所涉及的中文知識;因此在其執教的廣東話戲劇堂期間,不接受講普通話、寫簡體字,「廣東話係我哋嘅母語,係一種優秀語言,點解要摒棄?普教中係反智!」
2019年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活動即將進入競選及投票階段,戲劇科半職教師胡俊謙參與競逐委員席位,期望進一步推動藝術教育,將其融入正規課程。

胡俊謙近年積極將戲劇揉合歷史、中國文學,希望以較有趣味性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受訪者提供)

2008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的胡俊謙,曾先後於在20多間中小學、大專院校執教。他近年積極將戲劇揉合歷史、中國文學,希望以較有趣味性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

2013年起,胡俊謙開始到黃大仙區一間小學兼教戲劇科,2017年時轉任半職老師;最近則同時於東區一間小學,執教中文科戲劇及兒童文學單元,主要透過戲劇教授成語故事、歷史文學等,例如於小五級排練三國演義戲劇。

透過戲劇學習成語十分有效

胡俊謙接受訪問時提及,透過戲劇學習成語十分有效,例如「葉公好龍」,所需要的角色不多,但具趣味性,學生的印象便會更加深。在其執教的小學校慶戲劇表演上,他更嘗試加入武打場面,而學生的投入度更是前所未有般高。

胡俊謙推動藝術教育,將其融入正規課程。(受訪者提供)

廣東話承傳更多華夏文化

要使學生投入教學內容,或許與授課語言有關。胡俊謙不諱言自己有所堅持:「普通話要學,我都唔反對學普通話,但反對普教中。」在胡俊謙執教的戲劇班期間,必定會預留兩節教授廣東話咬字,他認為廣東話是絕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更能發揮自己情感,沒有隔膜。

在戲劇語言表達上,胡俊謙認為廣東話承傳更多華夏文化,反而普通話的詞庫較少。他曾以足球賽旁述為例向學生解釋廣東話的奧妙,例如形容入球時,廣東話旁述常用有「彈射、抽射、窩利抽射、跣入」等等,相關文字容易聯想畫面,反而普通話旁述則比較單一。

胡俊謙認為廣東話是絕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更能發揮自己情感。(鄺曉斌攝)

藉廣東話令教學有趣 令學生主動

他的堅持亦與其教學理念有關,胡俊謙形容自己是「一手揸住糖果,一手揸住屎」,直言十分重視紀律、態度及互相信任,他同時認為:「小朋友係求開心,我目的係令教學有趣,令佢哋更主動。」

一般人或會存有疑問:戲劇如何能促進中文能力?胡俊謙認為,用得多、寫得多、聽得多,中文能力自然會有進步。過往他曾接觸一名有讀寫障礙的中學生,對方負責戲劇後台監督職務,期間由於經常接觸劇本,令其中文讀寫能力大有進步,最後更在文憑試中取得佳績,順利升學。

然而,並非所有學生均接受廣東話教學,胡俊謙指,曾有單非學生初時抗拒說廣東話,但他認為對方必須要說好廣東話,「香港超過九成人都講廣東話,作為老師有需要幫助佢去適應,唔涉及任何政治。」

胡俊謙:「廣東話係我哋嘅母語,係一種優秀語言,點解要摒棄?普教中係反智!」(鄺曉斌攝)

基於胡俊謙對廣東話的堅持,因此他亦要求學生在戲劇堂學好廣東話,不清楚如何表達時,自己亦會作進一步教授,但不接受在其執教的廣東話戲劇堂時講普通話、寫簡體字,「廣東話係我哋嘅母語,係一種優秀語言,點解要摒棄?普教中係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