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垃圾貨櫃遭菲遣返 環團揭港年啃逾十萬噸洋垃圾 淪國際垃圾崗
香港是自由貿易港,但有不法份子利用此漏洞,涉嫌以「電子配件」為名目,走私受污染的破碎電路板、電子及塑膠垃圾到菲律賓,遭揭破後被遣返。環團追蹤發現,個案涉兩間本港公司,都未有領取處理電子廢物的牌照。而自管制全球有害廢物出入口的《巴塞爾公約》於前年生效後,本港去年就有逾28萬噸廢塑膠未能轉口到其他國家,需要「硬食」,令香港淪為國際垃圾崗。
環團警告,電路板所含的鉛是劇毒重金屬,能影響人的神經、內臟功能和血液系統,促請港府調查事件,並公佈如何處置貨櫃。
環保署就承認早於5月底知悉事件,但一直未有對外公布,而現時未能證實任何公司或人士涉案。當貨櫃抵港時,會聯同海關檢查及執法。海關就指,在截獲懷疑非法進口廢物時,海關會按程序將案件及相關檢取之物品,轉交環保署跟進調查及作出檢控。
「電子配件」報關 實為電子垃圾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調查揭發,今年1月12 日,香港的「慶源科技環保有限公司」委託「海豐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由香港寄出一個長40呎、重25噸,報稱為「電子配件」的貨櫃,該貨櫃運抵上海後再轉換另一艘貨輪,並於2月1日運抵菲律賓棉蘭老島國貨櫃碼頭。
不過,菲律賓海關指出,該貨櫃所運載的貨物與報關的資料不符,一直被當地海關扣查。當地政府的環境及自然資源部再於上月24日檢查發現,該貨櫃實際為受污染的破碎電路板、電容器、PVC等有害廢物,涉嫌違反當地及香港法例,以及《巴塞爾公約》。當地政府遂於本月3日,把貨櫃退予香港公司「巨福企業有限公司」。但綠色和平追蹤發現,該貨櫃被運上海豐名古屋號(SITC Nagoya)於6月7日運達上海後,便不知所踪。
綠色和平查冊發現,本應接收退貨的巨福企業有限公司,位於南生圍附近一個貨櫃場。而負責出貨的「慶源科技環保有限公司」則是上環一個商廈單位。而涉事的兩間香港公司,均未獲發出口電子廢料的相關牌照及許可證。
事實上,是次垃圾貿易問題,只是香港「洋垃圾」問題的冰山一角。2016年,有環保團體揭發總共有123個裝了廢礦渣的貨櫃,從羅馬尼亞到港,該批垃圾滯留在香港,長達兩年多,至今仍未運離。
逾半洋廢塑膠未能轉口 或棄到堆填區
統計處數字顯示,自《巴塞爾公約》於2017年5月生效後,本港去年洋廢塑膠進口量為600,631噸,但只有279,764噸可轉口。意味有逾半、即320,867噸洋廢塑膠滯港,不確定有多少垃圾棄至到堆填區。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管制全球有害廢物出入口的《巴塞爾公約》通過後,規定廢塑膠必須妥善分類及清洗乾淨,才能出口到其他國家回收再造。香港不論是電子垃圾、廢塑膠以至其他垃圾,大多以出口循環再造為主,大部份都是未經適當處理,難以再出口的垃圾。
而自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地近年相繼收緊洋垃圾入口後,世界多國都面對自身垃圾無法出口,以致在當地堆積,或被迫送往堆填區或焚化爐的問題。而電子及塑膠垃圾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電路板所含的鉛是劇毒重金屬,能影響人的神經、內臟功能和血液系統,污染物需受本港法例規管及研究處置方法。綠色和平表示,源頭減廢才是治標治本的方法。
環保署早知悉事件 暫未證實有人涉案
針對是次香港垃圾貨櫃遭菲律賓退回的事件,環保署原來早於五月底收到菲律賓當局通報,有懷疑非法跨境轉移的廢物須退回香港,但未有對外公布。環保署指,已立即根據《巴塞爾公約》的網絡,與菲律賓當局聯絡,要求提供進一步資料,亦聯絡其他相關公司及人士調查,惟現時未能證實任何公司或人士涉案。環保署會聯海關監察貨櫃的動向,並會在該貨櫃抵港時於口岸檢查該貨櫃,以確定貨櫃所載物料屬何種廢物或物料。經核實後若發現有人非法出口廢物的情況,會按相關法例採取適當行動。
海關就指,在進出口廢物管理方面,會與環保署以及海外執法機關保持緊密合作,攜手打擊越境轉移廢物的非法活動。在截獲懷疑非法進口廢物時,海關會按程序將案件及相關檢取之物品,轉交環保署跟進調查及作出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