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琵鷺數量回升「脫瀕」有望 惟面對惡菌威脅 可致大量死亡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全球黑臉琵鷺數量首次衝破4,000隻大關,香港觀鳥會估計,黑臉琵鷺有機會短時間內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由「瀕危」降至「易危」,意味絕種風險降低。
但是,觀鳥會仍強調不能忽視黑臉琵鷺棲息地面對的威脅,例如有魚塘積累大量死魚死蝦,滋生肉毒桿菌,增加黑臉琵鷺及其他水生動物被惡菌侵襲的機會;而魚塘被填平及用來建屋,也令黑臉琵鷺棲息地愈收愈窄。

在降水魚塘覓食的黑臉琵鷺。(鍾潤德 / 香港觀鳥會)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在剛過去的冬季拯救了兩隻患病黑臉琵鷺,交給獸醫醫治三星期才復原。他估計,黑臉琵鷺在覓食時接觸有毒水質,毒素進入體內,引發肉毒桿菌中毒,加上隨暖冬日子因氣候變化增加,更加速細菌生長,有機會進一步造成大量雀鳥中毒的機會。

余日東解釋,肉毒桿菌一直存在於大自然,當魚塘有大量死魚、死蝦等長時間無人清理,塘主沒經常換水,肉毒桿菌便會大量滋長,影響其他依賴魚塘生活的生物。而當黑臉琵鷺表現乏力、難以站立、人類走近也沒有反應等,均是肉毒桿菌中毒的症狀,市民發現時應通知漁護署。

至於本港濕地生態系統,余日東認為有關生態系統研究甚少,目前難以評論質素上升或下降,但當不少人在找土地發展,「魚塘填咗就可以起樓」,也為黑臉琵鷺生境帶來威脅。

今年中國大陸黑臉琵鷺數量達990隻,是十個普查地中增幅最多的地區。余日東解釋,部分地方泥灘被圍起,成為臨時魚塘,生境適合黑臉琵鷺覓食,但擔憂這些「魚塘」非長遠存在,希望當地政府把發現大量黑臉琵鷺棲息的地方,劃為保護區。

余日東又估計,氣候變化時「(冬天)水愈暖,(水中)食物愈多」,黑臉琵鷺或不再遠飛南方過冬,選擇留在北方,屆時本港發現的黑臉琵鷺有機會減少。

福建省興化灣江鏡農場的黑臉琵鷺。(陳瑩 / 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