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灣黑臉琵鷺數目較去年減少25隻 觀鳥會籲保護瀕危鳥類棲息地
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在今年1月的全球同步普查中,與去年一樣共錄得3941隻黑臉琵鷺,惟后海灣錄得的黑臉琵鷺數目較去年減少25隻。
香港觀鳥會認為,后海灣一帶適合黑臉琵鷺棲息及覓食的濕地正萎縮,加上新界西北不斷發展,令黑臉琵鷺的棲息地正受威脅,呼籲有關部門盡早研究如何保護黑臉琵鷺瀕危鳥類棲息地,提出保護濕地和水鳥措施,令生態平衡得以永續。
香港觀鳥會今(25日)公布今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在今年1月19日至21日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中,共錄得3941隻黑臉琵鷺,數字與去年相同。
而全球錄得最多黑臉琵鷺的地區是台灣(佔55.7%),但數量較去年減少406隻至2,195隻,其次是中國及日本,這兩個地區錄得的黑臉琵鷺數目均有增長,分別增加347隻及75隻。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黑臉琵鷺是群體動物,目前難以確定是否原本飛往台灣的黑臉琵鷺轉投中國越冬,需再作研究。
后海灣濕地質素下降 未能為黑面琵鷺提供補給
向來香港後海灣是黑面琵鷺第三大的越冬地,但是次普查結果顯示,在后海灣錄得350隻黑臉琵鷺的數目,較去年減少25隻。香港觀鳥會估計,深港后海灣的濕地質素下降,不能為經過長途飛行後的黑面琵鷺提供補給,故放棄來港渡冬。
香港觀鳥會指,由於黑臉琵鷺以魚為主食,牠們於冬季來到后海灣一帶泥灘及魚塘棲息及覓食,但隨著深圳后海灣及新界西北不斷發展,令其棲息地受到破壞,例如深圳填海工程令后海灣泥灘面積縮減;再加上后海灣處於河口下游出海口的位置,有持續堆積物供應,而紅樹林生長迅速,令泥灘面積萎縮,黑臉琵鷺覓食地不斷縮減。
泥灘面積萎縮 黑臉琵鷺難覓食
余日東表示,當后海灣泥灘潮退時,黑臉琵鷺便會前往覓食,但比較1954年及2017年后海灣地圖,紅樹林面積不斷擴大,泥灘面積不斷縮少,坦言紅樹林的落葉能為土地帶來養分,卻縮減黑臉琵鷺的活動空間。
他認為,人們對泥灘認識太少,「一講到泥灘大家都覺得好污糟」,但泥灘是一個高生物多樣性的地方,日後會多做有關泥灘研究,希望令市民知道泥灘不是只有泥、水和草,還為雀鳥提供不同食物,也希望政府可保護自然濕地。
過去半年捕獸器致2隻黑面琵鷺受傷
此外,香港觀鳥會在過去兩年的冬季共收到6宗,於后海灣一帶魚塘發現捕獸器的報告,牽涉非法捕獸器15個,曾令受保護的黑面琵鷺受傷或死亡;而過去半年,香港觀鳥會已發現2隻遭非法捕獸器所傷的黑面琵鷺,同時在魚塘發現非法捕獸器。
余日東說:「都幾慘,(黑臉琵鷺)個咀夾住咗仲喺度飛」,加上體積細小的捕獸器隱藏於水中或泥中,黑臉琵鷺難以發現,一旦被夾到,生存機率相當低;又認為牠們可能減少飛往有危險的地方越冬。
可是,因難以做到「人贓並獲」,漁護署未能作出進一步行動,香港觀鳥會建議漁護署增撥資源加強巡邏,並進行公眾教育,加強宣傳保護鳥類訊息及推動動物友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