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港珠澳橋開通 人流車流未如理想 基建促經濟淪空談?
本港各項大型基建陸續落成,今年更先後有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開通。造價不菲的兩項大型跨境運輸基建被視為助港進入大灣區門戶,政府更冀能藉此增加訪港旅客及便利貨運業界。不過,通車已逾兩三個月,高鐵的人流不似預期,大橋的車流亦未達估計,為何現實跟政府期望出現落差呢?未來又能否達到促進本港經濟的目標?
建造年期逾十年,造價853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於今年9月23日正式通車。開通至今三個月,但人流卻未如政府預計般理想。每有大型運輸基建落成,大多會為該區帶來人流,帶動樓價和舖租飆升。不過,在西九龍的高鐵站卻未有帶旺毗鄰的佐敦,最近車站的渡船角一帶更是「吉舖」連連。
渡船角在1960年代曾是最旺的碼頭,隨着年代轉變,該區的巴士總站於2003年被徵用作發展高鐵用途,高鐵熱炒起。惟高鐵通車後,出現不少「吉舖」。開業三十年、一直憧憬高鐵通車可帶來人流的和記海鮮飯店東主譚耀強坦言,以前曾想像通車後「近水樓台先得月」,更預計將有多一成至一成半的生意,現實卻是比未通車前更少食客。他說,以往因附近有工程進行,所以未到中午12時,店內已經坐滿「地盤客」,現時因工程完成,這批食客相繼消失,午市客量少近九成,只有三至四枱食客,令其大失預算。他又提到,現時的食客都是本地客為主,因高鐵而至的旅客間中只有一至兩個。
地盤完工 食店「較以往冷清」
譚耀強估計,因該區老化,加上沒有商場,旅客寧選擇去圓方,幸好其食肆歷史悠久,才有食客慕名而來,唯有努力做好晚市,冀「拉上補下」;在租金方面,譚耀強表示,過往三十年間,租金從6萬元上升至20萬元,他希望業主能「手下留情」或直接減租。
同樣開業逾三十年的知名小食店添記法式三文治,東主許穎頤指,高鐵開通對生意沒甚幫助,他指未通車前,已估計高鐵不會為該區帶來更多的生意和人流,所以對其而言並沒有任何失望。不過他也留意到渡船角一帶比以往更冷清,相信是因地盤已完工,所以人流更少。嘉多利餅屋東主蔡老闆亦指,沒有想像過高鐵可帶來更多的客人,反而「地盤客」減少,令生意跌了5%。
高鐵日均乘客量僅5萬
運輸及房屋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11月29日,高鐵的總客量為340萬人次,平均每日為5萬人次,港人乘客和非港人乘客比例為3:7,載客量比政府通車前預算的每日8.01萬少3.01萬人次。
縱使是人流最多的十. 一黃金周,亦未能為高鐵帶來更多的人流,七天的黃金周僅得10月5日達到載客8萬人次。在黃金周期間經西九龍站的出入境人數僅約51.3萬人次,平均每日只有約7.3萬人,明顯未達到政府的預測乘客量;當中內地客佔約八成達41萬多人次,港人只佔8.4萬多人次,其餘為其他訪客。不過,運房局在文件中稱,乘客量並未觸及「乘客量上下限機制」中預期的乘客量下限,故此不需要政府或九鐵補貼。
港珠澳大橋 人流旺貨櫃車稀
另一邊廂,10月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開通逾兩個月人流不斷創新高,但車流量尤其是貨櫃車,卻遠遜政府的估算。以入境事務處公布通車首月經大橋出入境的人流計算,每日平均有6.8萬人次出入境,當中3.2萬人次經大橋入境,3.6萬人次出境,平均每小時逾2,829人次出入境。
據08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大橋於開通初期的人流,預計每日為55,850至69,200人次,即每小時2,327至2,883人次,通車一個月的平均人數已明顯達標。開通第一個月有三日單日使用人次超過10萬,其中11月17日錄得破紀錄的10.3萬人次。
雖然人流合乎預期,但車流卻跟政府的估算大有距離。運房局數據顯示,車流來回方向每日平均共3,101.7架次,平均每小時129.2架次;各類汽車中,以大橋穿梭巴士及過境巴士最多,合共佔2,021.8架次,其次為小型客車,約1,000架次,普通貨車為58.9架次;本以為使用率最高的貨櫃車卻是最少,平均僅21架次,使用率不足1%。
08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大橋於開通初期,車流量估計為每日9,200至14,000架次,即每小時383架次至583架次;以一個月的平均數據比較,總車流只達最高預算的22.1%,比最低目標流量仍少66.3%。
學者:高估人口和經濟增長
對於高鐵的低客量,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是意料中事,他指政府早年所做的人流估算,本來就高估了人口和經濟增長,所以現時只是反映出事實。他指,內地近年經濟增長放緩,故此高鐵的回報率固然會低;而高鐵希望吸引長途旅客,但由西九龍站開出往內地主要城市的班次卻比預期少,對內地旅客吸引力不足;同時,前往這些城市的時間亦太長,加上港鐵對旅客的行李大小有限制,故此使不少市民及旅客對高鐵卻步。
大橋多吸三成內地團
兩項基建差不多時間落成,為何大橋的旅客人數卻高於高鐵如此多?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分析,高鐵因車資較貴,變相令團費貴約一成,加上港鐵至今未能向旅行社提供團體票務安排,故平均每日僅10至20個入境團乘搭高鐵來港,「北京、上海就更加不會坐高鐵來港,(車程)要八九個小時太長了,旅行團的時間很緊湊,坐飛機直達深圳,再轉到香港,都只是四五個小時。」相比之下,由香港經高鐵出發的旅行團,平均每日20至30團,尤其深圳北、廣州南、潮汕及廈門線路最受歡迎。
永安旅遊發言人說,現時每日平均有20至30團經兩大基建由香港出發,與開通初期比較,增長約三至四倍,預計明年增長持續。過往部分市民怕坐飛機,現時會選擇乘高鐵出行,而且不如飛機會增收稅項,令部分較冷門線路,如桂林、廈門、貴州及江西武功山旅行團有不錯銷情。
不過,永安坦言,因有其他更便宜的交通工具可代替高鐵,如直通車,加上新界區居民未必選擇到高鐵西九龍站出發前往內地旅遊,故港珠澳大橋的報團情況會比高鐵較好,當中以往珠江西面中山、順德、佛山等地的美食、溫泉旅行團尤為受歡迎。
中國旅行社自由行業務中心助理總經理楊世鑫表示,現時平均每日有六至七個高鐵團出發,而經大橋出境則每日有五至六個團,目前行程及安排較開通初期暢順。
貨運業界料三個月後增使用
港珠澳大橋的客量在通車不久後,屢創新高,但車流量卻不似預期,特別是貨櫃車。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認為,貨運業並不似旅遊業般運作,不是簡單如旅客買一張車票便可上穿梭過境「金巴」旅遊,貨主運貨回內地亦需要委託合適的過關公司,加上協調和簽約需時,所以貨車的數目不會在一兩個月內就有顯著增長。
他又提到,貨物以陸路形式過境的檢查相當嚴格,例如貨物數量跟預期有差距的話,內地部門會將貨物扣留數天,促使貨主不敢貿然轉另一個關口運貨;不過,他對大橋充滿信心,認為再過約三個月,貨運業界會準備好,屆時貨櫃車的使用量料會明顯上升。
業主加租變減租 吸引租戶
高鐵客量不似預期,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稱,以往租戶對高鐵的期望過高,但在通車後到該區的旅客並沒有增加,故此渡船角的店舖生意可謂「慘淡」。他指,雖然生意沒有被帶旺,但部分業主卻非持有相同看法,有租戶向其透露,業主普遍在去年底加租三至五成,當時有不少店主因租金昂貴被「逼走」,以致出現當區有很多「吉舖」湧現。
可能業主及後發覺高鐵效應消失,區內人流漸減少,主動減租。陳少棠稱,曾有舖位減租五成招客。對於目前仍有不少「吉舖」,他認為,因臨近農曆新年,租戶不夠時間裝修,估計至少要過年後始可改善情況。
綜觀而言,「一鐵一橋」開通以來,似乎主要刺激旅遊業及東涌零售業「受惠」,對本港經濟的提振作用,目前仍未有明顯成果,尤其是「天價」高鐵使用人次仍落後目標,當局必須積極推動,免淪為不少人口中的「大白象」工程。
上文節錄於第14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24日)《高鐵港珠澳橋開通 人流車流未如理想 基建促經濟淪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