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共享?】土建會成員組成難釋疑 被批為發展商度身訂造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政府明年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透過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土地。計劃建議申請人主動就地積比率、改劃土地用途等作建議;並將申請交由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處理。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質疑,計劃未能釋除公眾「官商勾結」疑慮,形容「為發展商度身訂造」。他擔心將來發展商借興建公營房屋之名,將不適合發展的地皮再度闖關;加上部分土建會成員來自地產或工程界,亦難釋官商勾結之嫌,「等於自己人審自己人」。

施政報告內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申請將交由土建會處理。(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團體憂令不適合發展的地段 將借計劃再闖關

翻查資料,過去5年城規會曾處理20多宗涉及新界私人土地改劃住宅用途的申請,部分涉及大型發展商的住宅項目。當中16宗被拒絕改劃申請,原因包括被質疑對生態構成影響、與規劃不符等。楊夏至擔心,發展商或以興建公營房屋的名義申請參加先導計劃,將本身不適合發展的地段再度交予城規會闖關,「會唔會令類似項目更易通過審批程序?」

楊夏至又批評計劃未能釋除公眾對官商勾結的疑慮,包括處理申請的土建會內,部分成員均來自工程界,甚至地產商,擔心牽涉利益衝突,「等於自己人審自己人,申報利益後可能無乜邊個可以留低開會。」他又斥,計劃未有回應社會要求行使《收回土地條例》的訴求,「點解發展商嘅農地可以得天獨厚,要為佢哋推出度身訂造先導計劃。」加上當中要求申請者主動建議改劃土地的用途、地積比率等,政府等同放棄發展的主導權,難以控制當中公營房屋的供應量。

由特首林鄭月娥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十八個土地供應選項,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農地便是其中一個短、中期供應。(吳鍾坤攝)

社會對公私合營存疑  要求設獨立架構處理

事實上,社會一直對公私合營存有官商勾結的質疑,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政府呈交的初步觀察報告中,亦提及政府應建議一套公平公開的機制,並解釋公私營合作機制不會取締現行法定收地程序。而社會亦一向有聲音要求就公私營合作,設立獨立架構處理項目。不過,施政報告中未有著墨於回應公眾訴求,僅稱先導計劃中申請者須依從現行的法定程序及土地行政機制,包括向城規會提出改劃申請,並繳付十足市值地價,「申請機制必須公平、公開和透明」。

此外,申請將交予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考慮,並有一套公開的準則及程序處理。惟土建會的非官方成員中,近半與地產、建築或工程界相關,或存有利益衝突。當中包括會德豐地產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宗權,該集團曾申請改劃大埔洞梓綠化地興建住宅項目。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曾回應質疑稱,土建會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範疇,包括學者及專家等,認為交予土建會處理申請為合適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