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政府傾向公私營合作釋出土地 料設雙重把關機制審批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周三(10日)出台,料重點著墨於土地供應。根據《經濟日報》報道,政府傾向以公私營合作釋出土地供應,並構思設雙重把關機制,除獨立委員會外,亦有政府部門參與審批,而公私營房屋比例亦設有彈性。

構思中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將由發展商提出發展計劃,證明當中有明顯的公眾利益,如撥出一部分單位作公營房屋。(資料圖片)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指,構思中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將由發展商提出發展計劃,證明當中有明顯的公眾利益,如撥出一部分單位作公營房屋,此外,審批機構會採用雙重把關機制,並將會設立獨立委員會,模式與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類同,同時亦會有政府部門參與關於補地價等審批工作。

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18個選項中,以公私營合作新界農地能夠最快釋放土地供應。目前,發展商手上持有的新界農地至少1,000公頃,專責小組估計,透過公私營合作機制,可以在短中期及中長期分別釋放150公頃及300公頃土地。經過專責小組的初步觀察報告,便建議政府就公私營合作提出一個公平、公開和透明的機制以作社會討論。

另外,《南華早報》報道指,新一份的施政報告將提出開發新界私人農地,以解釋短期土地供應需求,當中將會以公私營合作,承諾將大部分新土地用於公營資助房屋當中。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明白到大眾希望會有更資助房屋。但由於調整需時,在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時,要小心考慮,擔心過渡時期會可能影響逾20萬名劏房及板間房住戶要「捱貴租」。此外,黃遠輝提到,「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結束後,現時共收到6.5萬份書面建議、2.8萬份問卷調查及3千個電話訪問意見,現時正作數據分析,望能盡快得出大部份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