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基因助醫奇難雜症 徐立之倡成立研究中心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是其中一項尖端醫療科研技術,能為目前無藥可醫的基因相關疾病尋找出路,但同時牽涉道德倫理議題。
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院長陳偉儀表示,基因編輯技術上可改良某些基因以達到治療或其他目標,如剪走致病基因或加入改良基因。他以癌症為例,理論上可改良叫T Cell的白血球細胞,令它識別到癌細胞以作出攻擊,不傷害健康細胞,對病人的副作用可大大減低。不過,他強調利用人類生殖細胞(如受精胚胎)作基因編輯的研究在多國都是禁區,而中國內地則未有法例禁止。翻查資料,過去有內地研究員以技術編輯發育異常的受精卵,就引來爭議。

基因編輯能為目前無藥可醫的基因相關疾病尋找出路,惟牽涉道德倫理議題。(視覺中國圖片)

陳偉儀指出,除了癌症治療之外,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更獲研究應用於某些遺傳疾病。整體而言,該技術準確度達九成以上,即仍未排除誤中副車(off-target)、影響了非目標基因的問題。因此,現時基因編輯主要用於組織細胞、幹細胞的研究;至於人類生殖細胞的研究,陳形容「一直是禁區」,歐洲多國都立法禁止將人類生殖細胞作研究;美國也無明文禁止,但對相關研究有限制;內地則制定了指引文件,惟沒有立法禁止。

(左起)陳偉儀、徐立之、港大副校長譚廣亨(張美蘭攝)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將於11月在本港舉行,主辦機構之一為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表示,本港的醫療衞生議題在世界領先位置,例如幹細胞治療等造福不少病人,而法律亦有嚴謹機制防止違反道德倫理問題。他又指,本港的創科技術不差,但相關配套較落後,因此創科產業較滯後。他建議本港成立研究中心,匯集不同大學的研究學者,讓研究發展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