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規劃發水 你不可不知的七個奇怪「休憩」用地
休憩空間的多少,影響市民生活質素,根據城規會法定圖則註釋,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休憩用地,主要是提供戶外公共空間作各種動態或靜態康樂用途。但除休憩用地比例愈來愈低外,當中更有不少用途千奇百怪,許多都不是用作康樂休閒用途。
1. 果欄部分地方是休憩用地
假日不少市民專程到場選購新鮮水果的油麻地果欄,在石龍街一段供欄販使用、停放貨車的空地,亦被劃作休憩用地。規劃署則指該處為一幅較大的休憩用地,但現時為行車路段,暫無還原作休憩用地的落實時間表,在未來仍將會當作休憩用地計算。
早於1969年,當時港英行政局曾決議重置果欄,近年果欄運作亦影響附近交通,但在47年後仍未有可行的處置方案,審計署曾批評過這個荒謬情況,但至今港府仍未有動靜。
2. 玉器市場或續佔休憩用地
油麻地的玉器小販市場B區,與旁邊的炮台街,其實都被劃為休憩用地。這些「休憩用地」,卻會在中九龍幹線工程期間被拆卸,玉器市場仍有可能在工程完成後遷回原址,而土地亦同樣計算為休憩用地。
3. 馬路安全島劃休憩地
在深水埗界限街以北一小段楓樹街,連同一個安全島亦被當作休憩用地。這幅「休憩用地」面積不足180 平方米,但有超過一半面積屬行車道路,不時有汽車高速駛過,而安全島更被人放置了木頭車及雜物。規劃署指該休憩地暫時沒有落實時間表。
4. 不能進入的休憩用地:外國記者會
中環下亞厘畢道的私人會所「外國記者會」及旁邊一條樓梯被劃為休憩用地,但外國記者會所在建築,前身為舊牛奶公司辦公室,並於2009年獲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即代表日後不能改建成休憩空間。規劃署承認該地點並非用作休憩用途,沒有將其包括在休憩用地供應內,以後會適時檢討該地用途。
5. 巴士總站「霸佔」大片休憩地
紅磡碼頭巴士總站以及鄰近一個跨境直通巴士總站與旁邊一個休憩處,同樣被劃為休憩用地,但兩個巴士總站加上一幅被圍封的土地所佔的面積,已經近八成,即具真正可作休憩用途的空間只得約兩成。
6. 部分休憩用地變成收費停車場
紅磡建灣街一幅面積超過0.6公頃的休憩用地,部分被鐵絲網圍封,雜草叢生。餘下部分則以短期租約形式出租作為停車場,6月將招標續租。規劃署指該幅用地及巴士總站為紅磡灣海濱發展的一部分,長遠會發展成地區公園,與紅磡灣海濱長廊及附近發展融合,所以仍計算在規劃標準之中。
7. 只限屋苑居民使用的休憩用地
太古康怡花園俱樂部,只供康怡及康山花園住客專用的私人會所,但俱樂部第二期被劃為休憩用地,設施包括4 個網球場、2 個泳池及燒烤場。雖然屬於休憩用地用途表第二欄的「私人會所」,但會使其他附近居民未能享用。
政府:部分地點休憩空間供應或未如理想
規劃署回應稱,已規劃作發展公眾休憩或其他相關設施之用的土地,將會按照需求情況和當區人口變化等因素,以決定落實發展計劃的時間表。落實時間表相關因素包括當區人口、現有設施的供應狀況及使用率等,強調會不時檢討休憩用地的供求狀況,確保規劃的休憩設施能滿足市民的需要。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政府在規劃休憩空間時往往只求滿足規劃標準與準則,即只要區內的休憩空間面積,符合每人平均享有2 平方米空間,就當作「完成任務」,「根本無理會該幅土地,是否已發展成公園等,即使一直圍封因未發展而不能進入的,亦已當作區內『湊夠數』,無理會是否可供市民使用。」
《香港01》亦發現,香港數十年來的休憩用地比例,原來一直下跌,港人生活質素在這方面,可謂每況愈下。【盲搶地建屋傳統非今日始 圖解香港休憩地50年來比例大跌】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表示,在香港公共空間如此緊絀的情況下,政府應將所有可開放的公共空間盡量開放。但他認為政府有不同考慮,例如未有配套設施或與附近用地用途有衝突,「好多例子在十幾年前已是這樣,但政府總有諸多解釋。」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