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師指管理層所訂目標脫離學生實力 憂被迫成壓迫學生共犯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一項調查發現,有逾八成受訪教師表示感到頗大或極大工作壓力,近三成受訪教師在受訪前兩星期,曾出現中度嚴重或嚴重程度抑鬱症狀。
結果顯示,超過五成受訪教師表示,學校監察及跟進教師工作表現是主要壓力來源。教協引述,有受訪教師反映學校管理層訂立的目標脫離學生實際能力,令教師有「被迫成為壓迫共犯」的感覺;同時,部分學校政策朝令夕改,亦令教師無所適從。

葉建源認為,學校應以公務員工作表現評核機制為藍本,設立明確的教師表現機制及上訴程序。(鄺曉斌攝)

教協聯同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在本年4月23日至5月13日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向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教師、副校長、校長會員進行調查,共收回1,836份有效回應。

結果發現,教學工作、學校監察及跟進教師工作表現、行政工作及處理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差異是主要壓力來源,選擇頗大及極大壓力的受訪者分別佔64.9%、56.6%、52.8%及52.5%。

要求大幅提升學生DSE成績及帶領比賽必須獲獎

教協引述受訪教師指,學校管理層訂立的目標脫離學生實際能力,例如要求學生的中學文憑試(DSE)成績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要求教師在帶領學生參加比賽時均要得獎,並以該些方面作為工作評級的指標。受訪教師認為,難以達成該些缺乏基礎的期望,令他們有「被迫成為壓迫共犯」的感覺。

另外,有受訪教師認為,學校管理層很多時,在未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發出欠清晰的工作指令,更朝令夕改,令教師無所適從。

教協指出,現時融合教育資源不全面,教師要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教導學生。(鄺曉斌攝)

融合教育不全面 學校未有足夠專業支援

教協又形容,現時融合教育資源不全面,令學校未有足夠專業支援,教師要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教導學生,當中包括需要專業支援的學生,有教師甚至需要「跨專業」成為學生的私人看護,對教師及相關學生不公平。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教協副主席葉建源強調,學校應以公務員工作表現評核機制為藍本,設立明確的教師表現機制及上訴程序。他認為,雙方應訂立合理指標,在表現報告內應具體說明評分理據,觀課、查簿及其他評核亦應按照相同準則處理。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代表胡潔瑩建議,從教師的個人層面,可透過與朋友傾訴或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減壓,亦應多留意自身的情緒變化;若發現自己承受的工作壓力到達臨界點,應主動尋求專業意見及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