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戶屋企熱過街 元朗最熱 室內氣溫高達42度 居民呻辛苦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今年五月天氣異常炎熱,天文台連續半個月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天氣熱,市民往往想留在家中避暑,但一眾蝸居在劏房、板房、籠屋等不適切居所的居民,就偏偏寧願流連街上,只因他們的家比室外更熱。有調查發現,大部份籠屋、板房、劏房及天台屋的室内氣溫都遠高於室外,其中觀塘及元朗劏房的室內氣溫最高可達攝氏37度及42度。
調查:逾八成單位室內氣溫較室外高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今年6至7月進行問卷調查及氣溫量度,在27個不適切居所中設置溫度計,發現逾八成單位的室內氣溫較室外高,當中以天台屋最熱。調查發現,以地區計,元朗最熱,室內氣溫高達42度,其次是觀塘及深水埗。而深水埗的室內外溫差最多,室內比室外高出5度 。
兩成受訪者表示「熱到想死」
調查又顯示,高溫影響了居民的情緒、社交及家庭關係,47.2%受訪者表示高溫之下,情緒不穩或脾氣差了,兩成人更表示熱到想死,情緒抑鬱,一成八受訪者指與家人爭吵多了。高溫亦影響健康,調查顯示,在高溫下,四成居民表示熱到無法入睡,三分一的居民表示較易病,而且熱到病,熱到不時頭暈、發燒、嘔吐、感冒,甚至中暑。
調查並指出,居民為應付高溫,需增加額外支出,如多開風扇、冷氣、多用水等,額外支出佔入息比例中位數最高可達一成,約2500元,支出龐大,有居民指在忍無可忍時,才會開一陣冷氣。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戚居偉建議,政府應每年向居民發放3000元的高溫津貼,要求業主為每個劏房戶安裝獨立電錶。他又建議政府審視現有土地,將未有用途的土地用作興建過渡性房屋,並應建造及善用中轉屋,以及恢復N無津貼,並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劏房户提供租金津貼。長遠而言,他建議政府調升公私營房屋比例至八比二,及撥款100億元推行過渡性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