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專上學院校長麥建華:社會型態變 讀大專無需「迫入名牌」

撰文:杜潔心
出版:更新:

身兼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成員、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校長的麥建華說,在他的年代,可算是一位精英,現今實行學分制,仍看重成績的情況下,入讀自資院校學生成績或較遜色,惟他認為社會型態已轉變,讀書不一定要「迫入名牌」。
(麥建華專訪三之二)

麥建華指,條條大路通羅馬,讀書不一定要「入名牌」。(李澤彤攝)

「宜家好多條路通羅馬!」麥建華接受專訪時表示,他指現時機會較以往多,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探索及創新力,有自己的動力,「有時會講,好在我哋唔係宜家讀書,以前好似無咁多嘢!」他說,以往一個專業可以做到退休,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科技變、社會變,越來越急,「再過10年環境又變晒,佢哋要返嚟教我哋啦!」

「我嗰套未必啱佢哋今日用」

麥建華曾在澳洲西澳大學獲工程學學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獲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目前的學生出路是否較自己時代差?他表示絕對無失望,因為在學生身上學到更多知識,「我嗰套未必啱佢哋今日用。」他坦言「當年迫入高門檻的地方,迫咗入去相對容易,似乎一切來得自然」,但現時是否入名校已無關係,「10年後唔係嗰啲,所以終身學習非常重要。」

然而對於家長的期望,他說:「有家長仍抱有『我要你學』的心態。」但如何可以令學生在入讀大學後,將想法變成自己想學,確實「考功夫」。麥建華指,學生亦要明白,中學、大學至社會,是一個由「父母帶住」、「老師帶住」再到「自己帶住自己」的階段。

曾與學生交談的他,發現有學生「GPA (總成績積點)爆燈咁高」,細談之下發現,學生曾在社會工作數年,如今再重返校園,「以往為考試讀,唔高分;學生如今是為自己而讀!」他認為每個人的成熟階段都不同,「我想學」及以往被迫學感覺不一樣,「有呢啲同學,满足感好大!」

麥建華表示,希望培養學生有正向價值觀,一方面教他們明白學習能力因人而異,亦要營造學校內有一種關心的氣氛,老師要願意肯花時間倍伴學生,學校亦會安排一些曾在社工中掙扎的人士與學生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