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生受盡歧視 華人家長不滿子女要同班 迫學校種族隔離

撰文:余煒珊
出版:更新:

要在香港升學,甚至要融入社區,少數族裔的學童必須學好廣東話。但有些非華語幼稚園學童卻因為種族隔離等問題而不能學好廣東話,難道學曉基本中文只是一個夢嗎?
小彬紀念基金會訪問了最多少數族裔人士居住地區,包括中西區,沙田區等36間幼稚園校長。有受訪校長指出有華人家長不願意自己的子女與少數族裔學童同班,令學校被迫將少數族裔學生編入下午時節的課堂,形成了種族隔離的問題。

小彬紀念基金於2017年10月起邀請了全港278間屬屬政府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中的幼稚園進行訪問,其中36間幼稚園的校長接受訪問,研究發現種族隔離和資源短缺令少數族裔學生無法有效地學習中文。

有學校因華人家長投訴 安排非華語生只讀下午班

有受訪校長指出,幼稚園內會有華人家長對少數族裔學童表示抗拒,不想自己孩子和少數族裔學童共度於一間學校。受訪校長指,「若我們將上午班班位給予一位非華語學生,有華人家長會將自己的孩子轉到另一間學校」,更直言:「這是華人家長的問題!」小彬紀念基金會主席馬夏邐補充,「種族隔離」變相令少數族裔學生減少了與華語學生日常溝通的機會,失去學習廣東話的最佳環境。

幼稚園亦缺乏資源教廣東話

除了「種族隔離」,不能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良好學習廣東話的環境外,受訪幼稚園華語教育資源短缺,也是少數族裔學童不能學好廣東話的原因。基金會計劃總監陳惠珊指出,很多老師對缺乏一個有架構的教學計劃煩惱不已,「大部份老師是有心教少數族裔學童學好廣東話的,但他們有心無力,幼稚園缺乏資源幫助學生學習中文為附加語言。」加上本地的幼稚園老師也是接受中文教育長大的,老師們在沒有專業的培訓下,很難去了解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真正需要。

陳惠珊補充,有的受訪幼稚園雖然能得到各間大學或慈善團體的幫助,於某些學期到幼稚園指導老師教導非華語學生學習廣東話,但這些團體始終只屬短暫協助,如果沒有共享教學資源,老師們下次同樣會面對支援不足的問題。「所以我們建議相關團體將來教材留下,讓幼稚園老師在教學上有個依據。」

小彬紀念基金會研究時發現有華人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與少數族裔學童一起學習。 (小彬紀念基金會項目經理何麥琪(左),主席馬夏邐(中),計劃總監陳惠珊(右))余煒珊(文+攝)

為深非華裔人士認識 建議於教材增粵語拼音

基金會建議教育局制訂一套共融指南,加深學校對非華裔人士的認識。並且建議各間大學以及慈善團體向幼稚園提供課室支援架構,例如在教材上增設粵語拼音,協助老師教育學童廣東話的正確讀音,方便非華語學童更易有長期記憶。令幼稚園生在學習語言這段「黃金時間」中打好中文基礎。

基金會同時預計於下年制作一系列幼稚園學前視頻,讓有需要的非華語家庭觀看與學習,使非華語學生在入讀幼稚園前做好準備。

計劃總監陳惠珊(左)指本地的幼稚園老師是接受中文教育長大的,未必了解非華語學童學習中文的需要。余煒珊(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