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路政署記者會後四大疑團 防波堤未有施工圖已開工
耗資千億公帑興建的港珠澳大橋,被揭發人工島防波堤疑被海水沖散現崩塌,港府路政署署長鍾錦華今日(9日)公開解畫,力撐設計安全。
不過多位資深工程師質疑,官方說法矛盾,並總結出四大疑團,質疑當局在未有披露具體數據和施工圖紙下,實難令人信服,如以2014年核實的施工圖施工,但第一塊扭工字塊,卻早在2013年已安裝等;而以扭工字塊保護隧道更是聞所未聞。
【港珠澳大橋】路政署記者會全紀錄 署長:防波堤無被沖散、設計安全
【港珠澳大橋】路政署稱防波堤無被沖散 議員促公開圖紙增說服力
疑團一:以2014年圖則為準?但2013年安放首個扭工字塊
《香港01》早前獲得一份2012年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島頭設計圖,顯示防護層須達到接近擋浪牆的高度,與目前防波堤的現狀不相符。但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在記者會上回應《香港01》記者追問時指,實際施工以2014年正式核准圖為準,此前所有圖則均是階段性質,之後經過實地研究和改進。署方向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確認,2014年後施工圖無再更改。
不過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方網站,找到工程進度的新聞稿,指出東人工島第一塊扭工字塊,在2013年8月12日安裝完畢。新聞稿指,扭工字塊以定點隨機安放方式進行,當日安裝完成96塊。管理局當時已經用「隨機安裝」的字眼,而且是先安裝橋面的一方,同年10月再安裝人工島兩邊需要「規則安裝」的扭工字塊。而西人工島的扭工字塊亦差不多同期安裝。
曾處理西隧和機場鐵路海底隧道的資深工程師質疑:「扭工字塊2012年底開始預製,2013年開始放置,如無圖紙,怎可能製作及放置呢?」他反問是否在無圖則下安裝,圖則幾時更改過呢?他認為署方應該公開,不同階段的施工圖紙,以及修改的原因,釋除公眾疑慮。
現在真係攞去施工嘅呢,係喺2014年核實咗,批咗個施工圖……所有嘅工程喺施工時,都係按照呢個核實嘅施工圖。
疑團二:扭工字塊保護隧道聞所未聞 為何不公開圖紙?
綜合《香港01》及其他各大傳媒航拍片段所示,岸上密密麻麻,雖然大橋管理局表明密度一致,但海岸防波堤卻凌亂疏落,。
但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認為,局方口講無憑,應展示水底勘察照片或錄影片段,以便佐證,「這種排列方式不是香港常見做法,可能是我們少見多怪啦,那麼你大可以拿出實質數據出來,作參照。」
而西隧工程師亦指,以扭工字塊保護隧道聞所未聞,這些石塊只用作防護海岸,他質疑工程失誤,呼籲公開圖紙。
疑團三:就高不就低 為何扭工字塊遠比萬宜水庫小?
鍾錦華今日表明大橋工程施工標準「就高不就低」,即不低於三地建築準則,但倪學仁則認為官方說法難令人信服,因人工島目前用作阻擋風浪的碎波塊,即扭工字塊,相較本港標準已見落差。倪解釋,以面向同一太平洋的萬宜水庫為例,本港採用的消波塊重量達25噸,與人工島所用的5噸或8噸已有高下之見,但官方一直逃避交代採用何地標準,且說法出現矛盾,「為何香港那些就用大型的,但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就『嬌小玲瓏』?」
官方又指,西人工島防坡堤以300年一遇水位作標準,但倪學仁認為有關說法不合符常理,且匪夷所思,「這樣的話,應該比我們香港工程師還要保守,有什麼理由碎波塊會更細塊?難道香港工程師一直不懂計數?」他又指,官方說法「出人意表」,除非可證實外海位置較內海平靜無浪,但相信成數不大,「絕對是超越了我們的知識範圍。」
【港珠澳大橋】航拍直擊人工島凌亂防波堤 工程師質疑:防護不足
疑團四:颱風天鴿與300年一遇 有無數據比較?
官方常以颱風「天鴿」吹襲珠海為例,引證防波堤相安無事,倪學仁認為理據薄弱,「天鴿並非正面吹襲,如果吹正的話,風力會很犀利。而天鴿引起的風浪是否300年一遇呢?我不敢苟同。」他又指,最憂慮人工島隧道保護不足,「那裏的消波塊太少。」
他擔心,目前消波塊,在人工島島頭,只足夠抵擋4米的浪高,並不足夠。
記者已就以上質疑,向路政署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