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創智能路燈 實時傳遞路燈情況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燈柱隨街可見,現時在全港約2000公里公路中,有近14萬枝燈柱。生產力促進局去年協助路政署開發「智能路燈監察系統」,透過新技術實時知道燈柱有否故障,免卻過往人手監察的不便。該局稱,新技術在測試期間,未有任何誤差;更預期技術可用在其他方面,有助香港邁向智慧城市。

生產力局汽車及電子部高級顧問黃毓琛(左)及汽車及電子部副總經理潘志健(右),講解「智能路燈監察系統」。(羅君豪攝)

根據路政署提供的資料,過去3年,香港平均每年約有有6,400宗路燈故障,每年維修費約1270萬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汽車及電子部副總經理潘志健表示,檢查燈柱是否故障,一般透過兩種途徑,其一是目測確認,以汽車巡查全港公路,約花費7天,如果再算及維修時間,隨時壞了逾一周才能更換;另一途徑則是接獲市民投訴。潘志健指,透過「智能路燈監察系統」,燈柱損壞後,可即時通知負責維修的承辦商,一天內就可修復。

路政署可透過應用程式看到系統上所有路燈的情況,若顯示綠色,即該街燈已開啟;藍色代表關閉;紅代表損壞。(生產力局提供圖片)

運用LoRa傳送訊息

所謂「智能路燈監察系統」,是利用LoRa物聯網無線技術,再配合「訊號接收器」,將監察所得的路燈運作情況,即時傳送到路政署。潘志健解釋,LoRa是一種無線傳輸通訊技術,傳訊範圍達10至15公里半徑,可安全、快速、省電地傳遞訊息;每枝燈柱上都會裝上「遙控診斷器」,平均每10分鐘監察燈柱的電流、電壓,從而了解有否損壞,若情況有有異常,會以LoRa技術將訊息傳送至安裝於路邊電掣箱的「訊號接收器」,然後裝有電話「SIM卡」的接收器,會實時將訊息傳至路政署,當局可透過應用程式看到系統上所有路燈的情況,若有需要可即時聯絡維修商。

首創可「轉彎」LoRa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汽車及電子部高級顧問黃毓琛指出,這次科技的其中一大特點,是研發了可「轉彎」的LoRa。他解釋,LoRa只能以直線形式傳遞訊息,由於香港多高樓大廈,本身難以應用,不過在是次系統下,如果燈柱上的訊息,未能直接傳到接收器上,就會傳到毗鄰的燈柱,逐一傳遞,直至連接上接收器,即訊息能沿著公路上的燈柱傳遞,透過燈柱作轉折,變相令LoRa可以轉彎,是全球首創。至於為何不在每枝燈柱上直接安裝「SIM卡」,將訊息傳至路政署,潘志健解釋此舉會令成本大增,現時大約80枝燈柱,才需一張「SIM卡」,成本可節省四至五成。

燈柱上的訊息,可傳到毗鄰的燈柱,逐一傳遞,直至連接上接收器。(羅君豪攝)

試行期間未有任何誤差

系統2017年8月開始於新蒲崗及啟德部分地區試,共涉及221枝街燈,連同安裝費涉及約150萬元。對於試行效果,潘志健表示,系統運行情況「非常穩定」,未有任何誤差。他笑稱,即使十號風球「天鴿」襲港時,系統仍運作正常,即使當時有燈柱受損,都能即時將情況上報至路政署。他又稱,其實技術可應用於不同範疇,例如可監察垃圾箱,得知尚有多少容量,以制定最合適的收集廢物時間、路線;又可以用作監察「咪錶」,以了解車位情況,方便市民泊車。

潘志健表示,下周一(19日)將正式應用系統,首枝燈柱會安裝在科學園科技大道西的小巴站,期望之後會陸續安裝,不過路政署回覆指,計劃仍在試驗階段,暫未有計劃或時間表,將相關系統擴展至全港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