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泥傾瀉按年減少32.7% 政府研「智能泥石壩」應對事故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有不少斜坡,如斜坡不穩固,可能會發生山泥傾瀉。為緩減山泥傾瀉的風險,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發展「智能泥石壩」,實時監測現場情況,以達防災避險。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 歐陽仁生。(梁鵬威攝)

土力工程處於2017年共接獲152宗山泥傾瀉事故,較2016年的226宗,下跌32.7%﹔亦較過去25年,每年平均約300宗,減少五成。該處表示,香港地形陡峭,逾60%土地為天然山坡,另有6萬個人造斜坡,故香港的山泥傾瀉「不可能是零風險」。

實時通報泥石流情況

為了應負山泥傾瀉的緊急情況,以及提升應變能力,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斜坡安全) 楊暉表示,當局研發「智能泥石壩」系統試驗計劃,開發成本約140萬元,計劃裝置則為約23萬元。計劃於2017年6月在深井開始試用,系統裝置包括了無線衝擊感應器、訊號傳送系統、監察系統等。其中,無線衝擊感應器會因泥石撞擊,而令雷射高度感應器和數碼相機開啟,前者定時量度泥石厚度;後者定時拍攝現場情況。這些資料會透過流動網絡,實時將資料傳送到該處。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 歐陽仁生表示,雖然近年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少,但受斜坡老化、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政府仍需投放資源在斜坡安全工作,故研發「智能泥石壩」。

深井曾發生嚴重山泥傾瀉

至於為何選擇在深井作試點,土木工程拓展覽高級土力工程師岑家華解釋,1999年時,深井新村發生嚴重泥石流事故,造成13人傷,1人死亡,以學術角度而言,深井一帶都較高機會出現泥石流問題,故以此作試點。

對於石壩的效果,楊暉表示,智能泥石壩可監測現場情況,加強應變能力,及加快處理事故,掌握應變時機,減低泥石流造成的損害。不過她亦補充,計劃試驗至今,未曾真正遇到泥石流,不過當局會模擬測試系統是否正常運作,而且系統的照相系統,每5小時就運作,故得知石壩的情況。

「智能泥石壩」上設有無線衝擊感應器,只要觸碰就會令雷射高度感應器和數碼相機啟動。(梁鵬威攝)
+2
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斜坡安全) 楊暉。(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