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長者】獨居婦徹夜不關門為方便救援 團體促改革長者津貼
「怕有咩事都有人入嚟救我。」漫漫長夜有人選擇夜不閉門,患抑鬱症和各種長期病的65歲阿玲(化名)向記者道出這樣令人心酸的原因。阿玲年紀漸長加上長期病患、藥物影響生活。阿玲雖然有3名女兒,但各有苦況,長女、次女同是長期病患者兼單親家庭,不足以供養阿玲;幼女則一身學債,若與阿玲同住,阿玲就無法申請綜援,生活更拮据。
有協助精神病患長者的機構認為,放寬與家人同住殘疾人士(包括精神病患者)可獨立申請綜援或放寬照顧者津貼,能鼓勵子女照顧長者,做到居家安老的政策方向,長遠可減少政府津貼長者和殘疾人士入住院舍的公帑,他們今日(19日)下午將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會面討論。
65歲的阿玲(化名)2000年確診抑鬱症,持續18年看精神科醫生和每日服藥。慢慢步入老年,就病上加病,有高血壓至頭暈和氣喘,也受腰痛和腳痛困擾,加上精神科藥物的影響,出現手震和記憶力差。普通家務事,阿玲也要花很長時間慢慢做。
玲玲兩女兒同患長期病 難以供養母親
阿玲膝下有3個女兒,但兩個女兒都是長期病患者並已離婚,在單親家庭中生活;幼女就剛剛畢業,薪金微薄又要還學債,難以供養阿玲。可是,若加上幼女的薪金,二人就會超過領取綜援的審查,阿玲被逼獨居以換取靠綜援金過活,但也只是靠小小津貼每日吃午、晚兩餐,早餐就餓着。
阿玲夜不閉門:有咩事都有人入嚟救我
經濟困難可能還不是最可怕,毛病多多的阿玲說,每晚都帶着恐懼睡去,怕自己突然發生甚麼事也無人幫忙,有時甚至冒危險開着家中門鎖,她只想「有咩事都有人入嚟救我。」每日最期待晚上10時半,約定幼女通電話,女兒每晚慰問「凍唔凍?有冇事啊?」成為阿玲最大安慰。
阿玲的媽媽曾選擇入住私人安老院舍,阿玲形容院舍衞生及環境都非常差,令自己非常抗拒;但如果與幼女同住,就會失去每月綜援金,令生活更拮据,兩餐更成問題。阿玲最想的是當局可放寬綜援資產審查,不再將同住人的收入納入計算;自己可以與女兒同住,生活上有所依。
不少個案跟阿玲一樣,因不能獨立申請綜援而要獨居,被逼放棄由子女照顧。協助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的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說,若放寬與家人同住的殘疾人士(包括精神病患者)獨立申請綜援,有效鼓勵家人與有需要人士同住和照顧後者。阮淑茵相信,很多像阿玲一樣的個案就可以獲家人照顧,做到港府「居家安老」的政策方向,長遠減少政府津貼長者和殘疾人士入住院舍,除了幫助長者,還有緩解其他非長者殘疾人士或接近65歲人士的需要。
促放寬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
另一方面,阮淑茵指,放寬「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審查門檻,取消資產審查、放寬長者生活津貼,或讓綜援領取人家屬可同時領有照顧者津貼等,這樣同樣能鼓勵他們與有需要人士同住和照顧後者。
阮淑茵認為,政府落實改革長遠能減少政府津貼長者入住院舍,實質上是「為政府慳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19日)下午將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會面討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