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英指劏房戶易吽病 關注團體:幾近密封 患病一戶傳一戶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今日(14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受全球暖化影響,預料本港未來或再沒有冬天,擔憂劏房戶的生活環境愈趨嚴峻,「唔係熱死係吽死。」
劏房的居住環境甚為惡劣,幫助不少基層的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發言人吳堃廉憶述,炎夏之際,劏房家庭屈居於百呎單位,蟲患、虱患嚴重;更甚的是,冬天時幾近密封的單位令空氣不流通,不少街坊患流感後久病逾一個月仍不癒,「劏房戶容易一個傳一個,又成日留喺侷促嘅屋企,空氣又唔流通。」
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反常,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電台節目上,坦言憂慮本港有不少貧窮戶居住於濕熱、通風較差的劏房,「擔心劏房戶不是熱死,反而是吽死.…衍生古靈精怪的病菌。」
現時全港約有20多萬人居住於劏房,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劏房戶於狹窄、衛生欠佳的環境度日,相信全球暖化將令生活環境進一步惡化。
她解釋大部分劏房均無窗,令環境十分侷促,她舉例指,最近到訪過的籠屋,20多個人屈居於每個只約20呎的床位,即使是正值冬季亦感受不到寒意,「廿幾伙人只係得一個窗,去到中間都仲係好侷,好似一個箱咁。」但到夏季時,高達40多度的高溫更令人喘不過氣來,「有街坊要開七把風扇。」
空氣不流通 「吽」病難癒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發言人吳堃廉亦承認,不少劏房戶均沒有設置窗戶,令室內的空氣極不流通,「曾經去過一個劏房單位,天花板只有一個氣窗,關埋門好似呼吸唔到咁。」在不通風的情況下,劏房戶若生病後,通常也會「吽好耐」,即使是普通流感,亦需超過一個月才痊癒。
吳堃廉又指,由一個大單位劏成數個小套房,去水渠的駁口位較差,污水不時透過渠道滲漏到隔壁劏房,增加細菌交叉傳播的機會。
對於劏房戶而言,擁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家,宛如一個奢侈的要求。吳堃廉指炎夏時劏房不但溫度炎熱,伴隨而來的蟲患、虱患更為嚴重。即使是寒冬季節,部分居於天台屋、以鐵皮搭建而成的僭建單位,更是「凍過條街」,鼠患問題亦無得以改善,「無論夏天、冬天都可以見到十幾隻。」他認為全球暖化下,劏房戶所受的影響可謂首當其衝,建議政府長遠亦考慮為劏房戶提供電器津貼,令他們可購置較大型的風扇,令室內環境更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