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末路】國際保育組織批港府遷移海馬欠清晰目標 促加強監察
大埔龍尾灘將建造為200米人工泳灘及護沙堤,土木工程拓展署上月初起為龍尾海洋生物搬至700米以外的汀角東,當中包括瀕危的管海馬。但有國際海馬保育組織指,當局沒有為補救海馬行動定立清晰目標,也沒有指標衡量整個紓緩計劃成效,希望當局在人工遷移前後,花數個月時間在龍尾工程區及汀角東安置區監察海馬。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應指,已全盤採納並按專家意見制訂相關工作指引,並就搬遷海馬制訂清晰目標,以顧及搬遷後的新環境對海馬存活和棲息的影響。
海馬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中受保護的魚類,而管海馬已被國際保育聯盟列為易危物種,與鯨鯊、大白鯊同級。國際海馬保育組織Project Seahorse報告顯示,龍尾工程對海馬有三方面影響。
挖泥
挖泥導致生境損失、製造噪音、令水體混濁及水質下降。沉積物被挖走時,挖泥路線沿途的海馬可能會被殺死;挖泥噪音對海馬造成壓力而影響健康,挖泥也可能釋出有毒物及其他有害化學物,海馬會受到衝擊,以致生病。
填沙
填沙會殺死填沙帶中的海馬,導致生境損失、水體混濁、水質改變,估計填沙會導致4.7公頃的海岸損失,包括海馬生境。長遠來說,覓食場及孕育場的損毀,會減慢海馬族群的生長及繁殖。
附加建構活動
附加建構活動包括建造岸上停車場及更衣室、設置防鯊網及及改動繫泊浮標位置,防鯊網可能成為海馬鉤扣物,增加龍尾海馬的棲息處。
龍尾海馬將面對競爭和侵略風險
報告認為,工程對原本已棲息於汀角東的海馬影響較少,唯一即時及延後影響是挖泥及填沙所造成的噪音問題,因噪音在水中傳播較遠,對於低游動及忠守棲地的海馬造成慢性影響。從龍尾工程區遷移至汀角東安置區的海馬,會面對被獵食者捕食和原居於汀角東海馬族的競爭和侵略風險,又或是從原居海馬感染一些新病。
國際海馬保育組織促署方定期監察成效
報告又指,土木工程拓展署只含糊地說紓緩計劃目標是「促進海馬的繁衍及持續性」。Project Seahorse建議,署方確立一個更清晰的目標及多個指標,藉此衡量整個紓緩計劃(包括人工遷移生物)的成效,例如海馬被遷移至汀角東安置區後第一個星期,應每日調查;第二個星期開始每星期調查三次;直至第二個月開始,每星期調查一次,爲期三個月;再之後的一年內每月調查一次。
守護龍尾大聯盟促請政府按國際專家意見,嚴格執行相關事前及事後監察措施,謹慎進行搬遷工作,確保海馬不受傷害,並盡快公布龍尾灘生物搬遷的試驗及監察數據。
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按專家意見制訂工作指引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應指,2013年8月委聘Project Seahorse就龍尾泳灘工程的初步設計方案作獨立審核,為搬遷海馬制定達國際專家水平的緩解措施,署方已全盤採納並按意見制訂相關工作指引,就搬遷海馬制訂清晰目標,以顧及搬遷後的新環境對海馬存活和棲息的影響,亦落實於搬遷後進行監察,以評估緩解措施的成效。而報告指挖泥、填沙、附加建構活動、以及龍尾海馬面對競爭和侵略風險,只是針對若海馬在工程進行期間保留原地而不作任何搬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