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研究揭高速船減白海豚八成聽力 增撞船風險
漁護署今年發表的中華白海豚監測報告顯示,本港水域錄得的白海豚數目僅存47隻,創有紀錄新低。有環團研究發現,海上繁忙交通令中華白海豚對聲音的聽力降低最多八成,恐增加撞船受傷風險,建議船隻減速或改道,未來冀開展船隻速減試驗計劃。
每7.5分鐘一班高速船駛經海豚棲息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16年10月至今年9月,於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的南大嶼一帶水域,如分流、索罟群島開展首個全天候海底聲音研究。研究放置7部水底錄音機,每日連續收集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發出的聲音及回聲定位訊號和船隻駛經時發出的噪音。研究發現平均每7.5分鐘就有一班高速船駛經該航道,對中華白海豚構成潛在危險。
海豚聽力最多降八成
有份參與是次研究的Ocean Acoustic Ltd 水底聲音專家Matthew Pine指,海豚對聲音十分敏感,牠們主要透過聲音覓食和溝通。是次研究發現,當海豚出沒的範圍有高速船經過時,最多可降海豚八成聽力,令牠們未能及時避開船隻。幸好是次研究未有發現海豚遭高速船撞傷。
減速至15海浬 香港往澳門時間增11.5分鐘
針對海豚安全,WWF建議政府改劃航道避過海豚棲息地,由香港往澳門的航程料增加8分鐘。另一建議是在南大嶼設立船隻限速區將高速船的速度由現時每小時38至48海浬,降至每小時15海浬,與普通船相若,但航行時間就會增加11.5分鐘。
WWF香港分會經理(海洋保育)李美華指,上述兩個方案各有需要考慮的地方,例如要求船隻改航道或要它們行經海浪較大地方,恐影響海上安全。若要求船隻減速,高速度就會離水面更近,屆時發出的噪音或較大、逗留海豚棲息地時間將較長,反危害海豚。WWF將展開高速船減速試驗,了解方案是否可行。
學者:港珠澳大橋啟用可減低海水交通
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班系副教授葉子良就認為,未來港珠澳大橋啟用後,海上交通流量將大大降低。他又質疑海豚被高速船撞到的說法,他解釋往來香港及澳門的航道是只貨輪及補給船為主,海豚未必因被高速船撞倒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