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南亞少數族裔婦女曾遭家暴 視虐待為衝突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婦女家暴的問題被視為全球的社會問題,婦女不但身心受打擊,家暴亦是造成婦女受傷的原因之一。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進行了「在港少數族裔婦女受家暴和求助行為形式」調查,共133名南亞少數族裔婦女參與問卷調查,當中有49人表示在過去一年曾經歷家庭暴力。

近四成南亞少數族裔婦女曾遭家暴。(陳芷昕攝)

參與調查的133名南亞少數族裔婦女,年齡介乎22歲至82歲,當中49人曾經歷不同類型的家庭暴力,當中心理虐待最為常見。

研究中發現,南亞少數族裔的年齡、居留狀況和社會孤立等因素與家庭暴力有關,當中年輕受訪婦女較年長婦女遭家暴的可能性較高;而持有香港永久居留身份的婦女,較依靠簽證來港的婦女容易遭受家暴,比例更高出2.9倍。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少數族裔服務總主任張牧恩(圖右)表示,不少少數族裔婦女認為家暴只限於肢體上的暴力。(陳芷昕攝)

少數族裔婦女少有融入本地社會

調查機構亦以南亞少數族裔的社交網絡作研究範圍,當中與家人、朋友及社交群體關係密切的受訪婦女比社交關係薄弱的受訪婦女,透露被虐待的比例高出7.8倍。另外,大部分在港的南亞少數族裔,會繼續以母語或英語溝通,少有融入本地社會,令她們更難於外地求助。

育有子女的少數族裔婦女更願尋協助

研究發現育有15歲以下子女的被訪受虐婦女,面對家庭暴力,願意尋求協助的可能性較沒有育有15歲以下子女的被訪受虐婦女高出8.4倍。研究顯示出育有兒女或成少數族裔婦女願意求助的因素之一。

少數族裔婦女不確定家暴的定義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少數族裔服務總主任張牧恩表示,不少少數族裔婦女認為家暴只限於肢體上的暴力,她們會把其他形式的虐待視作衝突。他續指,即使受害人選擇求助,逾六成被訪婦女會向直系家屬尋求非正規的幫助,惟大部分受訪婦女認為正規支援對她們沒有明顯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