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罟群島變海岸公園 島嶼見垃圾殘餘棕櫚硬脂 環團憂損海洋生態
索罟群島一帶水域發展成海岸公園計劃一拖再拖,預計於2019年設立。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早前到索罟群島的其中一個島嶼「小鴉洲」視察,發現島上堆積各式各樣的海洋垃圾,估計是長年沒有人清理引致;同時更發現疑似因早前兩船於珠江水域相撞、漂浮入港的棕櫚硬脂。
WWF指出,這些偏遠又具高生態價值的海岸常被忽略,海洋垃圾及棕櫚硬脂亦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呼籲政府加強清理生態敏感區域及做好源頭減廢。
《香港01》記者上周隨WWF到小鴉洲視察,發現向南面的深灣海灘上有不少寫有簡體字的膠樽、飲料瓶罐,還有膠鞋、拖鞋、波鞋,甚至頭盔等,期間亦發現疑似因今年8月兩船於珠江水域相撞而漂浮入港的棕櫚硬脂,狀如奶油,並黏上沙粒、發泡膠粒、樹葉等,部分如拳頭般大小。
至於向北的白沙灣,則發現較多寫有繁體字的垃圾,包括大量飲品包裝、被沖上樹間的發泡膠箱,還有飯盒、藥樽、玻璃樽、公仔等。
小鴉洲沙灘垃圾料長年無人清理
WWF項目經理(海洋保育)楊松頴指出,今年9月到小鴉洲視察時,發現岸上垃圾多得驚人,估計因夏天屬雨季及吹西南季候風,令來自珠江口的垃圾沖來本港西面機會較大;而冬天吹東風或東北風,令本港垃圾容易從南大嶼山方向沖往白沙灣一帶。
他說,政府清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刊憲泳灘及海岸公園,甚少理會遠離市區、幾乎沒有遊人的區域,故岸上垃圾估計長年累月沒有人清理,而沙灘上發現部分包裝袋、吸管、膠樽等有一些菱形咬痕,相信曾遭魚類或其他海洋生物咬過,加上塑膠垃圾在海上漂浮時或吸收毒素,令毒素在海洋生物體內積聚,最終或經食物鏈影響人類。
漁護署今年7月提出修訂索罟群島海岸公園邊界,將部分大鴉洲及小鴉洲內灣的水域從海岸公園邊界中剔除,但大鴉洲及小鴉洲是索罟群島最大的兩個島嶼,其岸上垃圾問題仍會影響海岸公園生態。
環保署回覆指,清理索罟群島沿岸海上垃圾的工作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負責,該署外判承辦商於上月31日在索罟群島非刊憲泳灘及沿岸地區進行清理,合共收集75公斤垃圾,但群島的島嶼數目眾多,而且海岸線長,相關清理行動尚未完成,日內仍會繼續。
油污事件後3個月仍見棕櫚硬脂 恐影響生態
政府早於2000年公布計劃指定索罟群島一帶水域為海岸公園,WWF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解釋,索罟群島是難得可同時發現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地方,但在棕櫚硬脂洩漏事件後3個月,仍在小鴉洲發現其蹤影,擔心依附大量有機物、重金屬及細菌的棕櫚硬脂會被海洋生物進食,或因油脂影響岸上生物的覓食功能。
她指,在油污事件後約3星期,已幾乎沒有聽到政府清理棕櫚硬脂行動,偏遠島嶼往往遭忽略,希望政府加緊在生態敏感地方的清理工作。
環保署回覆指,政府各部門在海上和泳灘共收集約214噸棕櫚硬脂,為了將環境衞生問題影響減至最低,以及盡量減少堆填區的負荷,政府將收集到約85噸的棕櫚硬脂,交由本港兩間製造生化柴油公司作循環再造,轉化成生化柴油或其他再造物品,其餘則送往堆填區處理。
垃圾浮拖網有助清理細小垃圾及避免誤捕
為了更有效清理海洋垃圾,WWF上月在海事處許可下,聯同歐洲環保團體Waste Free Oceans在南丫島下尾灣進行垃圾浮拖網測試。該款浮拖網的垃圾承載量為兩噸,可收集海面上7米闊範圍及水深0.7米的漂浮垃圾。
楊松頴解釋,垃圾浮拖網密度較高,可收集大型及細小漂浮垃圾,較政府現時使用手撈網清理海洋垃圾效率更高,也可清理油污及避免誤捕,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匈牙利和土耳其均已使用,希望政府持開放態度,以不同方式清理海洋垃圾,並做好源頭減廢,制定相關政策,減少廢物量。
環保署回覆指,海事處的海上垃圾清潔服務承辦商提供約80艘各類型船隻,包括機動舢舨、裝有機動鏟的垃圾清理船和有吊重設備的垃圾收集船等,在各區水域清理海上垃圾,今年1月至10月期間共收集約9,886噸海上垃圾。
但對於WWF建議的垃圾浮拖網裝置,環保署指在狹窄航道或避風塘等船隻聚集的海面,小艇以拖曳形式進行清理工作會受到較大限制,用以收集漂浮垃圾的纖維網入口及儲存空間有局限,一些海上垃圾,如發泡膠箱、木板、樹枝、尖銳或不規則的物件或較難收集,並有可能令纖維網或浮欄破損,清理網內垃圾亦需較大後勤支援,如需使用岸上或船上吊重設備處理收集的垃圾,故海事處無計劃採用該裝置清理漂浮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