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課室】港大生助小學師生研「水母機械人」 清理海洋垃圾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不少學生期望放個輕鬆暑假,但有學校早在假期開始前,已為學生安排有趣的課外活動。
這個早上,當大部分同學還在教室等待班主任踏入課室,天虹小學二十多個初小學生已齊集在操場整裝待發。在他們面前,有一個插滿繩頭,底下裝著水泵的「改裝」水桶,「我們今天要去放水母機械人!」三年級的林啟源興奮地說。看著一張張笑容燦爛的臉孔,負責老師說,戶外體驗沒有公式化的正確答案,當學生「夠膽錯」,才能學得更多。

同學們在西貢碼頭上船,將水母機械人送出大海。(李澤彤攝)

課室無界限 天馬行空點子成真

「課室並沒有界限」,這句話落在天虹小學的教學上,更顯鏗鏘有力。能清理海洋垃圾的「水母機械人」,是天虹小學的「DreamStarter」計劃中的其中一個項目。這個計劃今個學年首次推行,全校每位學生,都能想像一個天馬行空的點子。經投票選出的最受歡迎的一個,然後在學校全力推動下,付諸實行。

製作機械人,乍聽似乎門檻很高,但現實中,這機械人,卻由一群小一至小三的同學仔負責製造。

獲船家賞識 免費接載出海進行「下水禮」
機械人的「下水禮」位於橋咀水域,有船家早前得悉學生大計,覺得有趣,因此免費借出半邊船,半邊則繼續供客人潛水,「反正閑日生意不算多,也不用額外成本,舉手之勞而已。」船抵橋咀,學生分成三組,一組負責協助下水,把馬達電源插進拖板,拖曳到船邊,另一組則負責從平板電腦上,透過裝設在機械人內的防水相機監察「吸垃圾」的情況。

有學生童言無忌,指著「機械人」跟記者說,「其實一點都不像水母!水母哪會長翅膀!」、「那像什麼?」「呃……蝴蝶吧!」

「水母機械人」底下的水泵會將海洋垃圾抽進桶,兩側的浮板協助機械人用有效的角度傾浮。(李澤彤攝)

工程系大學生助圓夢 讚學生投入

這個機械人的背後,尚有一個幕後功臣。港大工程學系三年級生Serena,透過一個名為「Teach4hk」的計劃認識到這班小學生。每星期兩天,她都會來到天虹小學教導他們製作機械人,「水母機械人的概念也是來自他們的,非常有創意。」

她坦言起初擔心計劃會胎死腹中,「覺得他們年紀那麼小,未必能做到這麼複雜的東西。」這個機械人看似簡單,實際上既要鑽洞,裝上馬達,繫上繩子、調教浮板角度、貼上濾層,還要讓小小工程師明白當中的原理。

「這個機械人的原理是底下有一個抽水水泵,垃圾會被吸進桶,有一個網半覆蓋著桶,防止垃圾漏出來,桶身則加上了浮板,令它能以特定角度浮起來。」Serena大讚他們課堂上表現踴躍,「就算是鑽洞這些較危險的工作,我們也會指導下,讓他們進行。我們常常以為小朋友很多東西做不來,但其實不然。」

就讀港大三年級的Serena,每週都會去到天虹小學和同學們一起製作「機械人」。(李澤彤攝)
項目負責老師之一的文慧儀老師指,希望透過活動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慾,增加他們對海洋生態的興趣。(李澤彤攝)

學生主導活動「不怕講錯說話」
經過一番功夫,水母機械人終於正式下水。但幾分鐘後,卻出現了問題,「浮板的角度不太好,而且浮力好像太強了。」站在一旁的同學們亦察覺不妥,紛紛探頭觀看。「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主導性比較大,不用懼怕講錯說話。」文老師說。機械人被垃回來後,同學好奇看著老師如何為機械人進行「微調」,把浮板剪掉一個角,調整厚薄,然後又再次下放大海。機械人「執勤」了半個小時,撈進的垃圾卻不多。

有學生笑言水母機械人不像水母機械人。(李澤彤攝)

「非典型」校長:行行企企也是一種學習

最後,老師們聚集了同學,在討論中總結出今天遇到的問題。同學議論紛紛,有的說是海面太乾淨,機械人沒有發揮空間;有的說是波浪太大,機械人的吸力不夠;有些同學被一早上的陽光照得累透,橫躺在座位上沉沉睡去。

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亦有隨行,一身短褲拖鞋裝扮,這個「非典型」校長笑言,透過解難方式學習,效率比傳統課堂教育好,「你看這些孩子,今天雖看似是無無聊聊,行行企企,加上一些討論就過了一個早上,但這也是一種團體學習,一種有連貫性的課外學習。」對他來說,項目成功與否並非關鍵,「在失敗中甚麼都學不到,這才是失敗!」

上課可以出海,一眾學生都表現興奮,即使偶爾有雨,亦無損他們興致。(李澤彤攝)
同學們協助老師整理「機械人」身上的繩子。(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