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學苑明年改取錄方法 或不限推薦額 申請者先讀網上課程
香港資優學苑將於明年修改取錄學生的方法。院長吳大琪指,學苑每年平均取錄約2000名學生,並安排免費課程入讀。不過,吳指,發現過去有一半人報讀後,不來上課,浪費名額及資源,故下學年起改變取錄模式,不限制學校的推薦名額,但會要求獲薦學生先上20小時網上課程,以測試其「堅忍力」。
吳大琪出席學苑記者會時指,目前本港小學及中學可分別推薦最多6個或15個資優生入讀學苑,下學年起考慮不設限額,但獲薦學生須先報讀網上的20小時課程,當中包含測試,以確保學生有誠意及能力入讀。
料最快下學年起 部份課程會收費
另外,立法會去年中通過施政報告建議,成立8億元的「資優教育基金」,為學苑提供資金培育資優生。吳指,原擬今學年起安排部份課程收費,惟手續繁複,現時仍處理申請,料最快明年會有一至兩個課程先行。
近年教育局大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學苑目前提供140個課程,超過一半為STEM。吳大棋指,學苑今學年起新增大數據課程,讓學員透過研究大數據,能分析其對學界與商界的影響。
奧學銀牌得主:DSE令學生只著重背誦
資優學苑學員、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銀牌得主郭敏怡認為,雖然政府大力推動STEM,但中學文憑試制度下,學生「只會記住答案」,不會理解數理公式的由來,好難推進學科能力。
另一學員、奧林匹克化學組銀牌得主黃子峯指,目前DSE數學科延伸部分(即俗稱M1、M2),不被視為一個完整選修科目,「令到人讀到一半就放棄」。他認為,若兩者「當一科計」,吸引學生修讀,短期能提升本港學生的數學能力,長遠亦對STEM發展有利。
另外,資優學苑於今年6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3,355名中小學生有關「行動價值」的調查,了解港生的性格特質。結果顯示,學生在勇氣(courage)及自我節制上(temperament)上較為弱,自評5分為滿分,各只有3.5分,反映本港需要加強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