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綠化地建屋 環團批規劃署抽走初步環境報告細節 低估生態
政府擬改劃將軍澳5幅綠化帶建屋,並向城規會提出修訂該區分區計劃大綱圖,諮詢期將於本月11日完結。
有環團取得土木工程拓展署就項目負責的《初步環境研究報告》(下稱「環境報告」),發現報告提到發展規模最大的將軍澳村以北,南面有為數不少的土沉香,建議應盡量避免發展,但當局呈交城規會的文件卻隻字不提。規劃署回覆指,可行性研究的最終報告及行政摘要內已提及,其餘4幅房屋發展用地均無可避免影響到現有的土沉香。
政府今年8月向城規會提交文件,擬把將軍澳村以北、影業路以西北、魷魚灣村以西、香港電影城以東及昭信路以南等5幅綠化帶,改劃興建公營房屋,合共提供約11,260伙。據項目顧問提交的研究報告,項目會移除11.4公頃林地,涉15,088棵樹木,但強調大都屬於常見品種,生態價值較低。
土沉香、石筆木受法例規管 並非低生態價值
不過,長春社取得土拓署於2014年進行的《初步環境研究報告》(Preliminary Environmental Study Report),並於5月中實地視察4幅綠化帶,發現其生態價值未如報告所描述般低。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陳穎君表示,將軍澳以北約3.94公頃的土地,有1.9公頃為植林區,一般而言,植林區多外來品種,生態價值較低,但考察後發現,林底植被有不少冬青、潤楠等原生物種,更有受法例規管及具保育價值的石筆木、土沉香等植物。
四幅綠化帶的生態環境
此外,雖然環境報告指找到一棵石筆林,但他們在現場最少找到16棵,「已經生到5至7米高,而且附近仲有幼株,相信係自然生長。」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補充,4幅綠化帶的物種並不單一,「再加埋有一定數量嘅珍貴物種,生態價值似乎唔係太低,又或者係咪低到一個程度,應該要斬咗佢同起樓呢?」
報告內容「被消失」 未提及避免發展等建議
吳希文續指,由土拓署負責的環境報告內容,被「過度簡化」至僅剩17頁的可行性研究,當中不少重要資訊「被消失」,包括環境報告其實有提到將軍澳村以北的地盤,南部有不少屬受保護的瀕危植物土沉香,建議「應該盡量避免發展」(見圖);另外於魷魚灣村以西的地盤,亦發現一大片高度約5至7米高的土沉香,「驟眼看有過百棵。」
但據規劃署向城規會提交的可行性研究,卻未有仔細提及上述資訊,生態和樹木評估僅佔整份文件3頁,更指出移植和重植個別樹木後,預期五幅用地「生態影響為低」。
環團批選擇性披露生態資料 公眾難監察
吳希文稱該份報告需親自到土拓署檢閱,未有納入城規會文件,批評規劃署選擇性公開資料,「顧問公司嘅建議、入面好多嘅描述,都冇反映返出嚟。」他認為此做法有機會令城規會的委員,錯誤評估該區的生態價值,「份報告好似我們以往睇開嘅環評,資料都頗齊全,點解你唔公開呢?呢份報告城規會委員也未必可以看到,就單憑幾張紙就評價嗰度嘅生態價值。」
他續指政府各部門應公開過往進行的技術性評估,使公眾掌握更多資料。
規劃署回覆指,改劃將軍澳5幅綠化地帶的可行性研究的最終報告及行政摘要內已提及,除昭信路以南的房屋發展用地外,其餘4幅房屋發展用地均無可避免影響到現有的土沉香。規劃署續指,土沉香屬常見的植物物種,建議移植至合適的接收地點,並於下一階段進行詳細的生態調查,以制定適當的緩解措施,強調沒有低估植林區內的生態價值。整份初步環境研究報告亦將於城規會的會議上供委員查閱,有需要查閱的市民,則可聯絡土木工程拓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