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為資優生辦課程被誤為補習班 「家長以為拎張cert就係資優」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不少家長為令子女成材,花盡心思報讀不同課程,務求得到各項「沙紙」報考大學。科技大學2010年起成立的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招收本地對數理有興趣及成績優良的高小及中學生入讀,但科技大學跨學科課程事務處處長周敬流表示,每年均有不少家長誤以為課程能夠提升子女為「資優生」,甚至有家長問,「係咪讀完就由唔資優變資優」,他強調「係唔會!」課程目標只為讓熱愛科研的中小學生聚集起來,共同切磋為主。

科技大學跨學科課程事務處處長周敬流望外界明白資優生跟普遍年輕人無別。(梁煥敏攝)

為子女能夠順利升上大學,不少家長自子女幼兒階段已作準備,報讀課程、報考公開試,務求語文數理樣樣精。科技大學跨學科課程事務處處長周敬流有同感,他指,科技大學資優教育發展中心推出中學/大學雙修課程,冀協助對科研有興趣的學生聚集起來切磋,然而,每年課程面試及招生時,總有家長認為「俾咗錢拎張證書就係資優生。」

家長誤以為課程有大學教授為子女補習
但事實非如此,「我哋係想搵一班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並非補習社,有家長以為我哋係教育中心,讀完再叻啲,並非我哋所想的。」更有家長會誤以為是大學教授為子女補習,惟課程內容跟文憑試課程無實際關係。

周敬流續説,「社會上對資優生這稱謂有謎思,覺得他們好像高人一等,或可提早入讀大學。但其他方面他們與一般年青人無異,一樣需要玩樂時間及朋輩的支持。」

參加課程學生要對數理有一定能力及興趣
問到學校如何定斷學生有所講的潛能時,周指出學生報名參加其課程後,會以以往對科學研究的熱誠作準則,「成績固然要中上,對數理科有一定能力,但要俾我哋知係個小朋友有興趣,如不時參與科學有關的比賽及活動、或以面試方式作測試,理解為學生自願參與,亦會向老師作查詢,所以老師角色好重要。」

他慨歎香港的教育制度,往往希望利用最少資源照顧最多的人,無可避免地會忽略資優生的特殊需要。近年坊間出現很多機構,以培育資優生課程作招徠,收取高昂學費,卻未必明白資優教育的真諦,令資優教育淪為牟利工具。

中心助理經理鄭佩群表示,不希望就讀報讀學生「跳級」升讀高階級課程。(梁煥敏攝)

中心助理經理鄭佩群說,科大的中學/大學雙修學程以四個階段進行,每一階段為期15至16周,分作3個階段,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其中階段2,3為設有學分制的大學初階課程,日後若升科大更可兌換學分,惟升讀第3階段的學生人數極少,主要原因是課程需要於上課時間留在科大上課,並非主流中學能夠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