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手機變AI測心瓣疾病器 準確度81%可媲美醫生聽診器水平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港大醫學院今日(31日)公布,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創新人工智能(AI)軟件系統,可將普通手機轉變為醫療級聽診器,隨時檢測用家的心音;透過檢測心瓣疾病準確度估算達81%,有助用家發現心臟疾病症狀時立即求醫。

團隊指,診斷結果媲美醫生聽診器水平,有助推動潛在心瓣疾病早期檢測,為心臟健康篩檢、遙距診症和病情監測提供有效平台。

港大醫學院今日(31日)公布,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創新人工智能(AI)軟件系統,可將普通手機檢測心瓣疾病。(港大提供圖片)

今次研發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香港大學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D24H)首席科學家何永基教授領導。何永基指,AI軟件系統「Vitogram 」可將普通手機轉變為醫療級「AI隨身醫生」。何永基表示,市面上有眾多數碼健康設備測量脈搏和心電圖,惟只有極少數的系統可收集、分析心音;而心音正是醫生常用聽診器獲得的重要健康數據。

半年間公院臨床研究363人 測量心率準確度高達97%

發明於上年12月至今,透過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心臟科醫生黃浚嘉,以公立醫院363名病人作臨床研究對象。數據分析估算顯示,AI系統在測量心率準確度高達97%,另於檢測重要心瓣疾病準確度估算則達81%。

港大的研發團隊包括胡子祺教授(左一)、何永基教授(左二)、以及黃浚嘉醫生(右一)。(港大提供圖片)

系統收集的心音及評估,與標準醫療級聽診器、心臟科醫生專業診斷相若。黃浚嘉指,該突破性技術有助於社區找出「隱藏」的心瓣疾病患者,提醒他們及早就醫;而大眾也可在有需要時定期自我檢查,提早斷症下減輕後續相關手術風險和康復程度。

何永基交代說,今次發明源自疫情期間,不少「隱藏病人」避免外出或害怕到診所,而不能正常求醫,普羅大眾亦不會因小毛病而立即就醫,因而錯過及早發現心臟疾病機會。團隊受此啟發下研究出此隨身聽診器;早前舉行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聽診器已取得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他期望可盡快在本港及海外推廣使用。

研發團隊指,已將「Vitogram 」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註冊為醫療器械。(港大提供圖片)

已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註冊 團隊望盡快普及至東南亞

現時實驗室已為「Vitogram 」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註冊為醫療器械,並成立子公司推出產品到市場。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胡子祺指,項目獲創新科技署重點計劃「AIR@InnoHK 創新平台」資助,現正計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公私營醫療機構推廣,並推出個人用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