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研發新型肉桂醛納米藥物治類風濕 針對患處減少副作用

撰文:盧嘉傑
出版:更新: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令患者全身出現不同的關節疼痛及持續骨侵蝕和變形,最終令患者的活動能力大受影響。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領導的跨院校研究團隊以常見的食物,添加劑肉桂醛作為抗炎劑,成功研發新型肉桂醛前藥納米粒子,可精準傳送藥物至體內發炎部位,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該技術於早前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金獎」。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醫療保健材料》發表,並提交專利申請。

汪衛平教授(左一)領導的跨院校研究團隊以食物添加劑肉桂醛研發新型肉桂醛前藥納米藥物,可精準傳送藥物至體內發炎部位,用於治療炎症性疾病。(港大醫學院提供圖片)

新方法治療類風濕 減低副作用風險

根據香港風濕病基金會的資料,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疾病,會令患者的活動能力大受影響,對他們的健康及生活質素造成巨大影響。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服用抗炎藥物,嚴重患者可能需輔以手術治療,惟現時方法只能緩解症狀,未能有效控制病情,還可能因藥物缺乏針對性及穩定性低而出現全身性副作用。新方法則能夠將抗炎藥精準遞送到發炎部位,發揮療效而不會對其他正常組織造成傷害。

研究團隊利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劑肉桂醛作為抗炎藥,通過化學方法組裝成納米粒子,用於治療炎症疾病。團隊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潰瘍性結腸炎兩種小鼠模型進行實驗,發現納米粒子通過靜脈注射能有效在小鼠發炎的關節處積聚,並在炎症部位釋放肉桂醛,抑制炎症作用。

研究團隊開發口服劑藥 方便患者服用

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李達三博士研究中心副教授及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衛平表示,這技術有三大好處,其一是通過化學方法把肉桂醛改造,可以有效提高藥物溶解性及穩定性,令藥物更易吸收和保持活性;其二是通過納米形式,可以避免藥物被快速代謝,增強治療效果;其三是炎症部位的活性氧可以激活藥物發揮藥效,使療效更佳。目前團隊正開發口服劑型,希望助患者易於服藥。

科研團隊通過化學方法把肉桂醛改造成前藥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藥物溶解性及穩定性,增強治療效果。(港大醫學院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