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菜單神級英譯  想知瀨尿牛丸點樣譯?

茶餐廳菜單神級英譯  想知瀨尿牛丸點樣譯?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最近,網上瘋傳一份茶餐廳餐牌,為了將本土文化-「茶記」國際化,每道菜式均附上英文翻譯,如「Leg treatment」(腿部按摩?)、「Wash the face」(洗面奶?)、「Rape in the New territories」(新界強姦?),起初還以為茶記暗地裏經營邪骨,原來是「腿治」、「淨麵」、「新界油菜」!真相大白後有點失望(翻譯水平方面),一切只怪過份依賴Google translate。
然而,不少餐牌中英翻譯的確悶咗啲,太老正,又如「春風得意腸」這類地道菜,怎樣翻譯才夠傳神?講求本土,唔係識寫英文論文就能譯得好, 《港語日報》創辦人之一、在大學任職語言學講師的Nick則指,翻譯餐牌時Kongish(港式英語)就能大派用場,不過只係畀本地人睇,他舉例「JJ Chick pot」,勁過Google translate,即刻明晒!

最近網上瘋傳一張請教「Google 老師」翻譯的中英對照茶記餐牌,你最鍾意邊個菜?(Leung Shing Him Facebook)
最近網上瘋傳一張請教「Google 老師」翻譯的中英對照茶記餐牌,你最鍾意邊個菜?(Leung Shing Him Facebook)

Rape in the New Territories是準確譯法?

Nick亦有留意Google Translate餐牌事件,但他竟然說:「其實以Kongish而言,新界油菜譯作Rape in the New Territories,我估係最多人認同嘅譯法。」何出此言?原來,所謂的「油菜」,非蠔油加菜,而是有一種菜叫Rape,即Brassica 。這種菜主要用來榨油, 加拿大盛產的rapeseed oil就是這樣而來。所以,他認為「Rape in the New Territories」都是一種準確的譯法。又或是,譯作Farm fresh 或者fresh from the farm。

至於淨麵,當然不譯作「Wash the face」,Nick建議可譯作 Noodle with soup 或soup noodle或Only noodle,「因為餐牌上已有其他款式的麵類,咁樣寫已經明白係淨麵。」

香港人先明  本地菜X港式英語Kongish

或許有人疑惑,港式英語係咪一睇就明?記者向來習慣把所有英文音譯為中文,如「send畀我」變成「腥畀我」,未曾受正統「港式英語訓練」,但收到自稱「Chief Editor of Kongish Daily」Nick的回覆時:

「arm arm sin see dou your message」
「coz translation actually need to consider many things」

身體卻如一早注入港式英語的基因,秒明。

Nick指翻譯餐牌前,要先看服務對象,再依據對方母語的習性和當地的文化,才可翻譯,例如Kongish 一定是只給香港人看。他笑說:「有一間本地啤酒的店舖,吐司雞譯成『Toasted Gai』,你一睇就知是Kongish,不會是給外國人看,他們不會明。」所以,欲知自己對本土文化認識多少,一句「JJ  Chick Pot」,識唔識笑,便知龍與鳳。

根據「Kongish Daily」的港式英語語言系統,(Nick指,他們研究約數萬字的小型港式英語資料庫),當中搜集的語言例子,近六成的用字主要用拼音表達,約一成會字對字直譯。例子有《食神》中的名菜Lai Liu Beef Ball(瀨尿牛丸---即是瀨尿蝦加牛丸),又或是大排檔常有的Jiu Yim Lai Liu Shrimp(椒鹽瀨尿蝦)。在語言學上,Kongish的重要性是反映本土特色、潮流、民族習性,有時還可揉合當地熱話,因此譯法變化奇多。又,記者本以為豆腐火腩飯會譯作「Men's Romance」 或「Bromance」,意指男人的浪漫。Nick 笑言:「Dont vote for lam rice。」你可能會心想:「You up mud spring?」原來,譯法參考自近來當紅頹飯「Show me your love rice」(栗米肉粒飯),事源一名日本人在茶餐廳點菜,把栗米肉粒飯誤聽成浪漫的「Show me your love 飯」 。

瀨尿牛丸點譯好?好似Pissing比較有噴射感覺,貼題啲~~(電影截圖)
聖誕期間掀起熱話的「show me your love」源自一名日本人的Blog,主要介紹香港地道食物。這種音譯法而來的浪漫,是否比Sweet Corn Pork with Rice來得更有意思?(來源:香港毎日ローカル飯)

中文講意頭  英文簡單直接 

Nick不時到外國旅遊,他觀察到外國餐牌較簡潔,圖片欠奉。他說:「英文本來較少鋪排,他們命名時着重功能,如習慣以食材產地或烹調風格命名,相對較少『發財好市』這類意頭或有詩意的菜式。」所以翻譯中菜時,口水雞正統譯作Sichuan Chicken、炒貴刁為Malaysian Char Kway Teow或 Malaysian Flat Rice Noodles、而椒鹽賴尿蝦是Sichuan Deep Fried Mantis Shrimp,美點雙輝 可譯作Chinese Petits。

至於啫啫雞煲的「啫啫」本為擬聲字,但亦可沿用地方名翻譯,如Canton Chicken Pot。

Hong Kong Style幾時用得著?

Nick又指一些「幾香港」的食物如粵式包點流沙包和豆腐火腩飯,外地人來吃之前已有期望是本地食物,所以不用每次強調「Hong Kong」,直接寫 Creamy Custard Bun和Roasted Pork and Tofu with rice便可。

Hong Kong style幾時用得著?如「茶走」,指奶茶不加砂糖,而加煉奶。Nick認為可參考外國例子,如Starbucks若改要豆奶或者其他奶類飲品,他們會使用額外標識,套用在「茶走」便是Hong Kong-style milk tea (condensed milk)。

有本地餐廳刻意加入kongish。(受訪者提供)

英文翻譯中菜不夠傳神?

中文單是有關烹調方式的詞彙便多達數十種,當翻譯作英文會否特別困難?甚至沒有一個英文生字可以形容?Nick解釋,沒有一種語言系統之間是完全對等,即使中文有關「食」的詞彙甚多,不過中文的表達也不一定比英文豐富。例如,中文「我們去吃羊肉呀。」單是用「羊」字,基本上分辨不出是指山羊肉、野羊肉、綿羊肉或羔羊肉,而英文則直接使用Goat(山羊)、Sheep(綿羊)和Lamb(羔羊)表達。同時,有些外國食物亦沒有中文名可表達。「在英國時,我很喜歡吃一種超市常見的甜品『Trifle』,它是類似啫喱、生果和忌廉混在一起,再灑上糖霜,中文很難有一個字或詞代表到。」

雖然不少香港人因Google translate弄出不少笑話,Nick卻指香港的翻譯多為英譯中,而水平算高。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