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設計16種不同膚色娃娃 眾籌生產讓兒童從玩具學懂種族共融

撰文:鄭秋嬋
出版:更新:

有一個在香港長大的女生叫麥穎怡(Winnie),在英國留學時認識了一位法國及希臘混血兒。他們相愛、結婚,然後生下了兒子 Alex。這個背景多元的家庭,定居在文化混雜的倫敦,連為兒子挑玩具都是文化衝擊。Winnie驚覺市面上的玩具娃娃都是白人,既然人口多元,為何玩具不能反映?她親手設計16款膚色不同的娃娃,現時正在網上眾籌,希望讓兒童自小接觸多元繽紛的世界。

麥穎怡一家現居倫敦,夫妻倆發起了一個「親親大同世界」的娃娃眾籌計劃。(受訪者提供)

娃娃怎麼只有白人?

Winnie帶Alex參加的遊戲小組上,老師拿出一條毛蟲,嚇慌了其中一個家長。當時老師對家長說:「如果你對毛蟲有這樣的反應,你的孩子將來都可能有同樣反應。」說話雖然是說給那位家長聽的,但Winnie卻恍然大悟:「原來家長一些好細微的舉動,對子女的將來會有很大影響!我要為Alex創造一個正面環境。」她當時下定決心。

小朋友自小受父母薰陶,父母的言行對小朋友有很大的影響。(受訪者提供)
+2

課堂上,老師還拿出了一個叫Rosie的黑人娃娃。老師說:「玩娃娃好重要,可以訓練小朋友的手仔肌肉、語言能力同社交能力。」Winnie覺得玩具就是玩具,不應分性別:「無理由男仔玩熊呀、恐龍呀,這些布公仔就無問題;但玩布娃娃就覺得怪。人同人本來應該更親近。」Winnie想買個黑人娃娃給兒子,卻發現原來連在倫敦這個多元城市,黑人娃娃的選擇也不多。

Winnie覺得,娃娃的款式應該代表這個世界的人種,怎麼會只有白人的選擇呢?而且很多娃娃都設計成只屬於女孩子的玩具。於是她不斷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相信什麼?」。想着想着她就決定:「對,我要製作不同文化背景的娃娃。」於是她就把主意告訴丈夫Rafael。

「親親大同世界」的眾籌計劃影片:

按照世界人口結構設計16個公仔

Rafael很支持Winnie的決定,兩公婆一起看書、找資料,按照世界人種、人口結構、信仰分佈、男女比例等等,設計了16個不同性格的洋娃娃。這些娃娃有名字、性格、不同膚色、來自不同國家,有些還是混血的。Winnie說:「希望小朋友透過娃娃認識這是個多元的世界。兒子Alex般來自混血家庭,會接觸中西文化,將來可能都有身份認同的疑惑,但透過娃娃可以從小讓他知道,同一個世界其實就會有不同背景的人。」

Winnie為何會那麼喜歡娃娃呢?原來自己3歲時,媽媽親手做了一個娃娃給自己,她由細到大都抱著那娃娃睡,有種情意結。如今自己做了人媽媽,她都希望仔仔可以玩不同的娃娃,包括人形娃娃,不只是動物的。

16個娃娃會率先推出4個,之後12個會陸續有來,而且亦會根據意見作調整。(受訪者提供)
每個娃娃都有自己的護照。(受訪者提供)

他們設計的布娃娃還有自己的性格。Winne的眾籌計劃當中,除了做娃娃,亦附有故事書。書中故事以娃娃為主角,合作解決問題。Winnie說:「一般故事書會分主角同配角。但我們不想這樣分,想他們一起參與,一起解決問題。」她希望小朋友會從這些故事中體會平等參與和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不同膚色的人都可以做朋友,一起合力解決問題。

除了娃娃,也有故事書;書中是娃娃們一起合力解決問題的故事。(受訪者提供)

目前會先推出16個公仔其中4個,分別是來自挪威奧斯陸的莉亞、香港的俊、加納阿克拉的希望和印度孟買的巴斯,他們有不同膚色、不同星座、更有自己的座右銘。Winnie希望收到眾籌參加者的意見後,再陸續推出其他娃娃。首輪眾籌已經達標,並於倫敦時間5月19日(即香港明日3時)截止,不過大家依然可以繼續在平台上購買娃娃或故事書。

眾籌計劃有不同金額選項,可作單純捐款支持、購買不同組合的兒童書或娃娃,甚或如果有人願意捐款2500英鎊,更可以與Winnie一家於倫敦遊樂一星期。

眾籌網頁:親親大同世界 Indiegogo眾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