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郵筒】紅色郵筒去晒邊?巨型郵筒隱藏女皇秘史

撰文:洪藹婷
出版:更新:

如果可以住在郵筒,拆開信封偷看每個人必須化成文字書寫的心事到底是什麼也不錯,如果住在郵筒順便穿梭過去,從綠色的郵筒回到紅色,躲在郵筒裡看回歸前的每條街道的熱鬧原來曾經不只一種。
郵政署回覆,全港現時有1100多個郵筒,全部是綠色。唯一一個依舊紅色的是在黃竹坑警察學院的郵箱仔(《郵歷香江》),但此箱不對外開放,只給警員和職員使用,有些郵筒發燒友猜,郵政署當年大概是忘記了油綠這個。
(相片由郵筒發燒友提供)

背對背郵筒,位於北角屈臣道。

郵筒背對背

一條街有多少個郵筒,視乎人口居住密度和該區商業繁忙程度,市區計,基本上郵筒和郵筒之間相距0.4公里。一些繁忙地區如旺角、中環甚至會用孖筒。北角屈臣道口的兩個郵筒(編號70和314號),是全港唯一一對背對背的孖筒。初時這對情人一起是紅色的、並且負上皇冠,後來他們一起轉為綠色的方型筒,現在一起變身綠色、拱形頂、印蜂鳥的情侶,站在同一個位置。

巨型郵筒:一段女皇間的仇恨

中環皇后像廣場有個巨型郵筒,是全香港唯一一個巨型郵筒。它的筒腳註明由蘇格蘭格拉斯哥的Lion Foundry Co. 鑄造。郵筒的皇冠和其他英女皇的皇冠不同,它是為蘇格蘭而鑄造,而非為英女皇。曾經蘇格蘭的瑪利女皇被英格蘭的伊利莎白一世囚禁20年,並殺害她,結果1707年即使蘇格蘭和英格蘭結合成為聯合王國,蘇格蘭人民依然不滿伊利莎白王朝世系,有些有伊利莎白二世皇朝徽號的郵筒試過被塗污甚至被土製炸彈炸毀。這批有皇冠的郵筒為蘇格蘭而造,1970年代其中兩個被運來港(編號238和239),但是其中一個在九七後已轉為方型郵筒,現僅存一個大郵筒以及一段百年恨在中環街頭。

巨型郵筒,位於中環皇后像廣場。
揹仔郵筒,位於太子道。
+1

揹仔郵筒:一身子彈傷痕

所謂「揹仔郵筒」是指柱形郵筒之外,筒身再揹了一部售郵票機。第一座揹仔郵筒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雲咸街口115號,1964年試安裝第一部1角的投幣售郵票機,以便在全港推廣,另一部位於七姊妹道。

1985年太子道發生一宗打架案,兩名警員調查時,途人相告對開周大福珠寶金行發生劫案,兩警到達,見到四匪從金行出來,兩警大喝,匪徒回頭身抓一名保安作人質,一面走近賊車,一面向警員開火,兩警怕傷及人質於是退至一個郵筒後面,待匪徒放開人質,圖上車時才開槍還擊。郵筒則成為救人英雄。(《華僑日報》)

這個郵筒(編號181)背負很多子彈洞,當時哄動一時成為市民參觀景點。不過案發只數星期,郵筒的「仔」投幣售郵票機被拆除,「母親」筒身也重新油上新裝,一件驚險事件就此被抹去。

郵筒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燈箱型,現時已消失。圖中這種是嵌牆型(Wall Letter Box),通常用於郵局或新界區,圖為上水天平路郵筒。
另一種傳統郵筒是柱體型,由「彭福郵筒」改良設計而成。圖為觀塘順利的郵筒。

唯一的白色郵箱

全港除了黃竹坑警校的唯一一個紅色郵箱,另只有一個白色郵箱,就是赤柱郵政局外那個嵌牆郵箱(編號60A)。白色郵箱本來不是白色,收取赤柱村的信件,不過信愈來愈多不夠用,郵政署於是在門外豎立更大的郵筒,把原來的郵箱油成和牆身一樣的白色。

 

資料來源:《郵歷香江》、《香港郵筒的故事》、《漫談香港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