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規劃】筲箕灣阻埞天橋 街坊直指多餘 區議員:拆咗仲開揚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你有你離地規劃,我有我步行穿插。西灣河橫跨筲箕灣道的行人天橋,接駁太安街和成安街。但早在天橋下方的行人過路處未建成時,行人大多以對角斜過十字路口的馬路。當區區議員麥德正指路面過路處在2016年中建成後,天橋就更少人使用。記者於平日下午3時多進行街頭訪問,1小時只有1人行經天橋。而地面過路處每次綠燈則約有20至30人過馬路。記者粗略估算,一小時便約750人次取道行人過路處。此外,天橋亦令成安街行人路面擠迫,麥德正形容天橋「好阻住,一個橋墩再加兩個樓梯底;拆咗佢,成條成安街開揚晒」。

記者於平日下午3時多進行街頭訪問,1小時只有1人行經天橋。而地面過路處每次綠燈則約有20至30人過馬路。(顏寧攝)

【離地規劃】西灣河隧道荒廢無人 3萬電費照畀 區議員促改用途

「廢橋墩」擋風景、聚人群 街坊稱「好阻住」

這條天橋沒有加設電梯,在成安街的橋墩旁設有兩個方向的樓梯,街坊通過成安街需要穿過樓梯底;該處令有一間豆腐檔和一間菜檔。居住在西灣河20年的陳先生認為橋墩「好阻住」,指「啲人買餸會堆晒係度,買芽菜嗰啲;有時橋底仲有一兩個人坐係度,仲逼」。他形容天橋設計「怪怪地」,覺得「多餘」;他指自己平時甚少使用天橋,「唔會無啦啦行走上去」,只有在下雨時才會間中行天橋;在未有斑馬線之前都是「行路面多過天橋」。

這條天橋沒有加設電梯,在成安街的橋墩旁設有兩個方向的樓梯,街坊通過成安街需要穿過樓梯底。(顏寧攝)

【活化街市】中環街市曾冠絕亞洲?前檔主:利孝和夫人親征最墟冚

居住在西灣河20年的陳先生認為橋墩「好阻住」,指「啲人買餸會堆晒係度,買芽菜嗰啲;有時橋底仲有一兩個人坐係度,仲逼」。(顏寧攝)

麥德正指若拆卸天橋會「開揚咗」,能疏導在天橋樓梯附近買餸和等馬路的人流。他曾經向街坊查詢對於天橋的意見,街坊向他笑指:「落雨嘅時候,(過馬路)有條天橋遮住都幾好。」麥德正指過去亦有不少街坊向他表示「條橋無用,拆咗佢」,他形容「行下面(馬路)同上面(天橋)係幾萬分之一嘅比例」。

天雨時使用率達5倍 街坊:落雨先會行 

記者採訪當日,未落雨時每小時只有1人行經天橋;到落雨時,天橋使用人數隨即翻了5倍。而地面過路處每次綠燈則約有20至30人過馬路。記者粗略估算,一小時便約750人次取道行人過路處。居住在西灣河18年的居民毛同學,當日使用天橋由成安街出發至地鐵站,他直言「落雨先會行,平時唔會無啦啦上嚟」,多選擇行馬路去地鐵站。當日亦有年輕媽媽拖著兩名幼稚園生行經天橋,她指天雨路滑才會選擇行天橋,平時亦是較多選擇在地面過馬路。即使落雨時行天橋的人較無落雨多,選擇使用馬路的市民都沒有大改變,可見天橋使用率依然甚低。

居住在西灣河18年的居民毛同學,當日使用天橋由成安街出發至地鐵站,他直言「落雨先會行,平時唔會無啦啦上嚟」,多選擇行馬路去地鐵站。(顏寧攝)

地鐵東廊減少英皇道車流 80年代天橋今無用?

根據2007年的審計報告,這條天橋在1985年建成。除了西灣河筲箕灣道天橋之外,位於北角模範邨附近橫跨英皇道的天橋和北角糖水道附近橫跨英皇道的天橋使用率同樣偏低。根據報告,運輸署指在80年代初東區走廊和港鐵線仍未落成時,港島東區英皇道一帶交通擠塞;因車流量高而不能在地面設過路處。然而,隨著其他運輸基建落成,英皇道的車流量已相應減少。

【永利街】居港鬼佬獨愛唐樓 獨購25單位復修 反市建局拆樓重建

報告指西灣河的天橋若加設電梯,市民會非常樂意使用;而民政署於2007年表示基於實地環境限制,以及橋齡和橋身狀況欠佳,進行大型改善工程不符合成本效益。

麥德正亦曾經思考如何令天橋不致浪費,例如將天橋接駁位於太安街的西灣河街巿及熟食中心街市;惟仍然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仔細考慮,例如要繞過私人屋苑,而且方案是否真的能方便街坊。麥德正又指, 「你話條天橋唔拆、隧道唔拆,咁你有冇其他用先?提唔出其他用途,又繼續吽係度。大家街坊只係覺得有件多餘嘅嘢係度。」

報告指西灣河的天橋若加設電梯,市民會非常樂意使用;而民政署於2007年表示基於實地環境限制,以及橋齡和橋身狀況欠佳,進行大型改善工程不符合成本效益。
根據2007年的審計報告,這條天橋在1985年建成。除了西灣河筲箕灣道天橋之外,位於北角模範邨附近橫跨英皇道的天橋和北角糖水道附近橫跨英皇道的天橋使用率同樣偏低。(顏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