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街重建】擬增地積比率 興建高廈商場 小店:唔想社區變樣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市建局反口,重啟上環士丹頓街/永利街(H19)項目,牽涉總共16幢唐樓,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以興建20層住宅連商場大樓。鄰近的城皇街唐樓地舖、舊物店「遊誤工房x夕拾」,拍檔黎小楓和馮永權反對在半山興建高樓,擔心會破壞社區閒適氛圍。鄰居、咖啡店「Common ground」老闆伍柏華也說,重建工程影響生意,不希望社區變樣。

城皇街是一條位於上環的山坡路,途經元創方。這條街與樓梯街一樣,以石梯連接,車輛駛不進來,街道自然寫意。「遊誤工房x夕拾」是家專收藏舊物的小店 ,就在永利街與城皇街交界,小店所在的唐樓屬永利街唐樓範圍,因2010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承諾以低密度發展中上環,被剔出重建範圍。

黎小楓(左一)、Michael(左二)、馮永權(右二)、羅雅寧(右一)可謂見證永利街的變遷。(陳銘智攝)

【市建局反口】拆上環唐樓申建20層商住大樓 中西區全體議員反對

嘆保育失敗 永利街變佈景板

城皇街是中上環一帶最早發展的街道之一。元創方的前身是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再推往前,是皇仁書院前身、有「大書院」之稱的中央書院。甚至早於1843年以前,這裏是一座城隍廟。石樓梯上上落落,遊人走過一百幾十年歷史。

「遊誤工房x夕拾」租用唐樓地舖。黎小楓和馮永權未加入前,這是Michael的工作室,寄賣獨立出版著作。業主Michael從事傳媒及影視製作30多年,城皇街一帶變遷,他看在眼內:「70年代末,最初這個地舖是我用來做剪接室,一部龐大笨重的剪接機,已經佔去一半空間。當時半山的石梯級與平台,是街坊鄰里休息、聊天的地方,不知幾有生氣。永利街那邊唐樓平台也是。但是經過所謂保育之後,永利街人流疏落,不復鄰舍聚集場面,和背景板無異。」永利街12幢唐樓,自10年剔出重建範圍後,現為「綜合發展區」。15年,政府將兩幢相連唐樓6個單位租予社企「要有光」,發展基層廉租房屋,提供給單親家庭。

Michael心目中的保育,是要令人生活在此,方便人與人之間交流。他擔心附近的重建項目往高空發展,將來影響空氣流通,同時加重荷李活道交通負荷。他又批評市建局擬建的住宅連商場項目,大批遊客光臨,擾亂社區寧靜。

這幾幢位於士丹頓街、面向元創方的唐樓,市建局收購了五成業權;曾經說要保留,現今反口。但從相片可見,唐樓明顯經業主修繕過。(潘思穎攝)
他們平日最愛聚首在店內談笑風生,可惜一旦開始動工,推土、打樁的聲響大概就會劃破原來的愜意氛圍。(陳銘智攝)
城皇街中段,有一排沿梯級而建的木椅子,人們一般會坐在店外聊天、喝咖啡,或抽煙等,氣氛十分愜意。(林綺琪攝)

小店收藏舊物 重視與人交流

「這裏吸引不少外國人和年輕人到來消遣,有數家有名的咖啡店。除了居民、遊人外,有時附近健身館的教練和學員,會在樓梯跑上跑落訓練。我們去年開業,阿Wing(馮永權)喜歡收集舊物;而我讀設計出身,一家都在中上環長大,這裏以前是印刷廠、士多、大牌檔集中地。去年開業時,撞正一家印刷廠結業,我將字粒和字粒櫃都保存到店裏。」黎小楓說,「夕拾」不會著重吸引客源和營商策略,只希望遊人來到這條樓梯街,偶然探進頭來,和她聊聊天,看看舊物;多於直接選購,付款後走人。

「夕拾」的舊物收藏豐富,除了活字印刷的字粒,還有馮永權從各處找到的香港舊照片、民國著名《良友》畫報、台灣小報《紐時》大字標題報道國軍名將孫立人有私生子。「我後來想想,才發現紐時是News的諧音。」馮永權笑說。

盡在不言中。(陳銘智攝)

【永利街】居港鬼佬獨愛唐樓 獨購25單位復修 反市建局拆樓重建

鄰近咖啡店老闆:不希望社區走樣

位於城皇街、開業5年的咖啡店「Common ground」老闆伍柏華(Caleb)記得,去年咖啡店斜對面的唐樓被市建局清拆,工程揚起灰塵,生意跌了兩至三成。「哪有人願意面對一個施工中的地盤飲咖啡?如果這裏將來大興土木,首先工程車只能到達士丹頓街,但平日這裏都泊滿送貨到元創方的貨車,而街尾連接必列啫士街有間小學,接送學童的人流和車流,皆超出交通負荷。市建局有沒有考慮當區的配套是否足夠?」

本來他並不住在城皇街,但咖啡店開業後,他愈來愈喜歡這裏,低矮的唐樓、環境寧靜、空氣流通。於是乾脆搬家。他的觀察是:城皇街就像中環的後花園,街坊在梯階上落、練跑,坐在平台上的長椅歇息。假日遇見遊客,他們都覺得在山坡路旁有家咖啡店,可以當作中途站,之後再遊覽半山其他地方如文武廟、樓梯街。

「始終唐樓拆掉就是拆掉,不能逆轉,後悔也無用。所以將來這區重建,一直以來的社區氛圍會消失,離開的街坊未必回來,屏風樓出現,又會影響通風。更甚是拉高租金。」伍柏華希望,社區不要走樣,否則新樓宇尚未落成,他恐怕自己已經承受不住租金,被逼退場。

聽說這裏是永利街最美麗的一隅。(陳銘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