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分享.一】中環OL視拾荒老人為街坊 上前關懷竟惹途人側目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入夜的中環燈紅酒綠,橫街裏的西餐廳播着騷靈音樂,門外一個阿婆在執拾垃圾。也許在這繁華都市這些景象常見,路過的人都沒多留意。直至看見有一班有心人上前向阿婆遞物資,途人邊走邊看一臉訝異。
「有次我在大馬路停下來問一個露宿的婆婆食咗飯未,途人反而圍着我看,問小姐妳黐線㗎?做乜同個乞兒傾偈?」這位「黐線」的小姐叫阿兔,不是社工,亦不屬哪個機構,只自稱「街坊」,亦視各區的拾荒老人為「街坊」,要與他們建立對等的朋友關係。街頭與阿婆一起執橙、扶過馬路以外,還可如何做得「黐線」?
攝影:江智騫

未結識Joefi(左一)前,阿兔(左二)當年與朋友到油麻地送暖後,怯生生問友人:「我可唔可以去自己區探訪?」;對方鼓勵:「想去就去啦!」;自此開始了她這幾年的「平等分享」。

阿兔記得有一年,跟過大型慈善機構的社工家訪探望獨居老人。那次與老人聊得開心,臨走時婆婆對她說:「下次再來啊!」,阿兔不懂回應。「我唔可以自己走上佢屋企,要跟機構指示,亦唔知下次仲係唔係呢戶個婆婆。」做義工助人本是樂事,但阿兔每次把感情付上,欲與老人建立關係,卻最多只是短短半天義工與老人的關係。一段段短暫的關係令她不捨又傷心。「每次回去都不開心,因為知道下次都未必探到這戶。」

後來她又跟了朋友到油麻地向露宿者派飯,心中泛起疑惑:「人人都去幫這幾區,愛心都落在深水埗和油麻地,咁我自己住嗰區呢?都一樣有婆婆和無家者的,誰來關心他們?」住上水的她於是有日取去家中所有美心餅卡,買了些糕餅,鼓起勇氣獨自走到上水街頭,問路邊的紙皮婆婆:「食咗飯未呀?你食唔食嘢呀?」。其中一個婆婆隨即哭起來,淚流滿面應道:「小姐乜妳見到我㗎?我以為所有人當我透明…」這是久未獲關心的感觸。

有心人和阿兔的朋友不時會送來物資,託阿兔平等分享拾荒婆婆。
當初一個素未謀面的女孩突然走到陌生人跟前噓寒問暖,阿兔(右)回想當時的自己也笑說情景尷尬:「但我真的想幫這些老人家,所以硬着頭皮問他們的情況和需要。」

城市裏有群被視而不見的人

每次「落區」後,阿兔都會在社交網站寫下感想。「做一兩次,別人看facebook時掃一掃,唔會留意你做緊乜,但長期這樣,大家會開始看看。」朋友在虛擬世界見到人間有情,也想在現實世界加入其中,所以這幾年她的朋友圈子裏,有很多人「friend搭friend」加入成為「戰友」,每月定期走到旺角、太子、荃灣和觀塘。這夜他們來到中環,依舊穿過橫街窄巷,探望老朋友。

他們口中的「老朋友」都是中上環的紙皮婆婆和在公園睡的無家者。孤苦老人不止在舊區,其實區區都有。

這夜他們一行幾人自稱中環街坊,要來看街坊,他們說:「拾荒老人不是坐在哪兒等人幫助或同情的弱勢,亦不是要施捨或送贈他們什麼。」

繁華街頭逆流而上 中環人少見多怪?

這天黃昏6點時多,中環下班人潮往地鐵站方向離開,阿兔與一班「戰友」同樣下班,卻逆流而上向中環大街走。他們先到威靈頓街一棟舊樓門前,向正在倒垃圾的鍾嬸嬸問候近況,再到滙豐總行前的馬路口與李婆婆相見,又在上環街頭遇到玉姐。眾人向婆婆遞上一小盒米、通粉、沐浴露和禮券後,便開始聊起近況,彼此閒話家常,語調像朋友,有時彼此搭着肩膀開懷大笑,笑聲令途人側目。那些人的眼神流露疑惑,大概在繁華鬧市,很少目睹拾荒婆婆與年輕男女閒話說笑這種場面。

阿兔早已習慣這種目光:「可能中環人冷漠啲,秒秒鐘都係錢,阿婆你喺度執紙皮、冇嘢食唔關我事。他們見到你幫阿婆推紙皮車,會覺得你好怪,邊走邊看、滿臉問號,像是在問:『做乜喺呢啲地方,做呢啲嘢?』。」

是這小姐「黐線」,抑或都市人對街頭助人少見多怪?
+20

自言有對「陰陽眼」 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人

紙皮婆婆稱阿兔做「大眼妹妹」。起初阿婆以為「大眼妹妹」來自別區,看上去感覺異於中環人。但原來「大眼妹妹」也在中環工作,而且是一間金融公司。這個身份背景也是在訪問最後,阿兔才這樣說:「我做嗰行同我放工做緊嘅嘢好大反差;最冷酷無情的行業,數字就是一切,可以為數字出賣客人和朋友。」

阿兔沒多提工作事:「我好抽離這個行業,成日『倒米』,啲人問我買唔買股票好,我話唔買!我不想為賺佣金,叫人買股票;客人輸錢,我都會不開心。」她說自己非基金經理,僅是一名小員工,「係當有啲嘢睇唔過眼,就想做啲嘢。」

阿兔自言有對「陰陽眼」,那年從上水開始四處結識拾荒老人,她說:「第一次以後,一旦在街上看見,就不能視而不見。」她總能敏銳地察覺街上老人傴僂的身影,如今每天無論在哪區,只要看見拾荒老人或無家者,就忍不住上前寒暄幾句,了解他們的需要。她每天隨身帶着一些老人用的藥膏藥貼和禮券,很多時都能用得上。

阿兔認為平等分享應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平日即使戰友不在,都會忍不住上前找拾荒老人。

在旁的「戰友」Joefi點點頭,她的經歷與阿兔雷同。做IT的Joefi本來與社區服務沾不上邊:「我的工作不時也會接觸到大企業和商人,但這與我們工餘時與婆婆建立關係,又是另一件事;我不會因為看到婆婆處境,而不喜歡自己的職業,要轉工從事社會事務。」

平等分享 不是在施捨老人

以社會分工和階層來說,紙皮婆婆屬底層人物,在Joefi與阿兔眼中是被剝削和忽視的一群。這些階級分野讓她倆憤慨,於是每次探婆婆,她們都視為一種「平等分享」。

幾年前Joefi參加過類似的活動,才明白「平等分享」與做義工送暖是兩回事。她學懂視基層弱勢為同等身份的人,自己不是施予者,對方亦非被動的接收者,而是「街坊」或朋友。她與「戰友」落區送上物資,只是一種媒介,是為了建立彼此對等的友誼關係。

他們與拾荒老人的關係是長遠而持續的;「黐線」小姐有心,路邊的婆婆又是否接受?請看下個故事:【平等分享.二】分享行動遍地開花:拾荒老人不是要施捨

延伸閱讀-拾荒老人的故事:【平等分享.三】不分晝夜拾荒 為日夜守紙皮地盤 老人有家不歸

Joefi(左)和阿兔(右)牢記各區不同婆婆出沒的時間和地點, 隔一段時間或有天掛念她們,便會獨自走到同一地點找她們聚舊。
阿兔說遇上環玉姐需要緣份,他們隨即在街頭相遇,甫見面,玉姐笑說:「我就知道會見到你們,我們心靈相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