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恩物】人人都有嘅人字拖 歷史悠久到你唔信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莊子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街坊小事物並不光鮮,不過它們用處多多,價格相宜,是街坊寶物。它們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成為日常風景。不如停下腳步,一起觀察社區的小事物。

穿上人字拖,2秒就可以出門。(李孫彤攝)

雖說人字拖難登大雅之堂,不過我們游走橫街窄巷的時間,總比登上大雅之堂多,一雙人字拖就是落街好拍檔。拉開鐵閘、步進電梯,從樓下這街走到毗鄰那街買菜......膠質人字拖隨著輕快步伐敲打地面發出「躂躂」之聲,恰恰是街坊為街道配上的樂曲。

街坊的踢拖哲學

有說,穿人字拖「襯乜衫乜褲」都得。(黃寶瑩攝)

「出門只需要2秒的時間。」有些人喜歡穿人字拖的原因只有一個:方便。買菜、放狗,到樓下覆診,不需花心神穿襪子,踢上一對人字拖走勻社區。夏天時,短褲人字拖更是乾爽,雨天出門,亦不怕弄濕貴重的皮鞋,也不需忍受整天被濕透的鞋包著的侷促感。

有人說,某大學的特色是幾乎人人穿名牌,名牌當校服;而香港中文大學則憑短褲、人字拖的「頹look」聞名遐邇。

作為人字拖權威的中大,校長沈祖堯曾經向傳媒表示:「最近我在社交網站見到有一幅圖片,說中大學生的『校服』就是『頹T和人字拖』……代表了他們的生活是簡樸一點,不一定要在上流社會,成為有錢人,又或是做高官;反而我們可能較接近民眾,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豬肉佬最愛

原來人字拖曾經取代木屐成為豬肉佬最愛,不願出鏡的豬肉檔檔主梁先生入行時已經進入人字拖年代了。(梁鵬威攝)

「我入行時,就是著黑底紅帶人字拖。」荃景圍豬肉檔檔主梁先生說。原來在60年代,街市賣魚人、豬肉佬習慣穿著容易清洗的木屐,不過木屐厚底,容易滑倒;後來人字拖出現,取代木屐成為豬肉佬最愛。

返工著人字拖,放工著白飯魚,是部分街市檔主在70年代的日常。小市民樣樣要慳,一雙人字拖十蚊、八蚊,即使著到爛也不會太肉赤。「當年不敢買靚鞋斬豬肉,開工著鞋越簡單越好,首選人字拖。」梁先生嘆道,現在坊間不少鞋履標榜防水卻名不副實,其實回歸簡樸,穿著十幾元的人字拖開工更方便。

不過,無論你的人字拖多耐用,也絕對老不過製造日期為公元1500年前,現存放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那雙人字拖。人字拖早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牆畫,畫上人字拖由珠寶砌成,是法老王的鞋子,聽起來實在與我們腳上的那一雙大相逕庭。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其中一雙古埃及人字拖,由棕櫚葉和草紙製成。(大英博物館)

人字拖原是埃及法老王的鞋子

人字拖材料各有不同,古埃及人以草紙、棕櫚葉製成人字拖,日本人則以稻草編織草履。有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軍人把日本草履帶回美國,人字拖遂在50至60年代的加州沙灘上大行其道。亦有說巴西公司後來以草履為雛形,在60年代製作出膠拖鞋,後來年產量更達一億五千萬雙。

雖然被批懶散、不適宜在正式場合穿著,香港政府甚至在2005年發出指引,要求公務員不可穿人字拖上班,但從公元4000年前走到今日,人字拖仍然伴隨小街坊走天涯。

人字拖之於輕便街坊look的重要性,仍是選擇穿著它,悠然漫步買外賣的原因。不論款式如何轉變,人字拖的簡單和「喱民」氣息,以及行走路上的「躂躂」聲,其靈魂永遠不死。

壇上的畫,清楚描繪了法老王腳踏人字拖。(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