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紀實】中學生鏡頭下的家:為同學煮一餐飯,互相陪伴就是家
午後陽光曬得很,閒着沒事,他們就跑到山邊,拿起鋸刀,把雜草一根一根地割下來,汗衣濕漉漉,還是笑個不停。「你啱先嚿石揼到我呀,好痛呀」,坐在一旁休息,又因為一塊小石頭吵起來,但還是笑嘻嘻的。
楊梓財(阿財)拿起照相機,把同學拿鋸刀、手起刀落的樣子拍下來,題為「家是這樣」。除了阿財,還有過百個年輕人參加了「家是…」全港學界紀實攝影展,用相片講「家」的故事。你的家又是怎樣的呢?
也許對於你我來說,談起家,我們並不會想到除草,但總會有一個屬於我們的畫面——穿着睡衣、短褲的叔叔和阿姨在沙發上午睡、隧道內泛黃的床舖和被單,還有穿着圍裙的「豬肉佬」翹住手,看着行家坐在檔口休息等等。
在全港學界紀實攝影展的展廳,記者看到不同人的「家」。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在上月開始,以「家是…」為題,向全港中學生收集攝影作品,單張或一系列的相片都接受,歷時一個月,共收到500多份作品,當中挑選了40份精選作品在校內展出。
阿財是正生書院的學生,他的作品「家是這樣」是其中一個展覽作品,由5張相片組成,相中除了有人拿起鋸刀除草,還有些男生穿着長外套在山邊小徑跑步、看着樂譜練結他、提着筆做功課和拿起湯勺煮飯,相中人都是阿財的同學。
2年多沒回家 用照片想家
今年19歲的阿財,2年半前因為傷人被判入正生書院。正生書院位於大嶼山芝麻灣,與長洲隔海對望,出入只能乘搭書院安排的船隻,到長洲再轉船到市區。與阿財見面這一日,他早上6時半就起床,花了3小時轉船、轉車才到達位於調景嶺的知專設計學院。這2年半來,他未曾回家,正生就是他的家。
阿財說,這一系列相片都是他在學校「自由時間」拍的。自由時間即是每晚5時到6時半,在這一個半小時,他們可以跟同學打波、種花、影相,但每星期都有一日每組同學(大約8至9人)要輪流煮飯給同學吃、幫忙除草,在這一日,他們就「冇得玩」了。
一瓜、一菜、一肉,是阿財和同學每日的晚餐,每次進廚房,不是煮給幾個人吃,而是煮給60到100個同學吃,所以相片中的廚具都特別大,大盆、大鑊、大湯勺,雖然阿財家中的廚具並不是加大版,但每次煮飯、除草,他都會覺得如在家中。還未入正生書院前,阿財曾經與婆婆住在廣西農村,經常會幫忙婆婆煮飯,鄉村雜草叢生,他又會幫忙除草,所以當他在正生書院做這些「苦差」,就會想起「家」。在阿財心目中,家是他和婆婆在廣西的回憶。
「有啲學生的學校真係佢屋企,所以就在學校影,也有些較Personal,有時枱頭一個好細的空間就係佢屋企」,有份籌辦這個紀實攝影展的基礎設計學系講師邱偉文(Raymond)希望攝影可以讓學生去探討、思考他們心目中的「家」。
傷健跑攝影師:家是一起跑
馮梓新〈阿新)與阿財一樣,是正生書院的學生,在正生住了4年,但他鏡頭下的家是一場馬拉松比賽,題為「家是一起跑」。阿新學了攝影2年,偶爾都會代表正生接job,他拍攝這一輯相片時,正為一場傷健共融馬拉松擔當大會攝影。「我見到佢係度推(輪椅),但同一啲健全的人一齊跑,佢地唔會自卑,又會好落力一齊去跑」,阿新看到殘障和健全人士同場跑步,就想起自己的經歷。
16歲前的阿新,在學校被同學欺凌,有大佬說可以「照住佢」,不用再被人欺負,他就跟了大佬,打架「當食生菜」,被判入正生書院,也是因為與人打架。即便如此,阿新的媽媽一直也在阿新身邊陪伴他、關心他。4年過去了,阿新已是中五學生,不再打架,還有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婚禮攝影師,用相機留住人們快樂的神情。雖然阿新媽媽仍未戒除毒癮,但他深信「家是一起跑」,「身份調轉左,以前係佢關心我,現在是我關心佢。」
在阿新心目中,家是一場一齊跑的馬拉松,路途上會遇到不同人,有時候是你陪我,有時候是我陪你。在這輯相片中,阿新最喜歡這張相片——一個輪椅跑手在兩個健全跑手後發力前進,「呢張最深刻,因為佢好似想超越前面嗰兩個健全人士」。阿新相信,香港就是由不同人組成,大家為了目標一齊跑、一齊努力,陪伴對方。在阿新鏡頭下,我們看到互相陪伴就是他的「家」。
一個「家」字,有着兩段不同故事,兩輯截然不同的相片。這場攝影展的另一位籌辦人,視覺新聞高級文憑課程主任盧志華(Brian)就一再告訴記者,這是一場紀實攝影展,不是比賽,比起高超的攝影技術,他只希望學生能帶住他們熟悉的手機、相機,走入不同地方觀察,用相片好好說故事。
「家是⋯」全港學界紀實攝影展
展覽日期:4月7日至4月28日
主辦單位: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視覺新聞高級文憑課程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逢星期二休館)免費入場
展覽地點:將軍澳景嶺路3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體驗中心C002室(港鐵調景嶺站A2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