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來人】28歲武癡做老闆 桃紅醒獅踩入婚慶市場
在響徹雲天的鑼鼓聲中,一隻桃紅色的醒獅活靈活現地穿梭於人潮間。作為獅團領班人,28歲的鄭怡鋭除於獅前獅後打點大小外,更不時大展身手,幹勁十足,他以武術創業,不單是一場冒險,也在延續對舞獅的熱情。
武術狂迷 一切從興趣開始
15歲開始拜師習武,學習拳法及舞獅的鄭怡銳,兩年前已為人師及創立武舘,開班授徒,傳承中國武術。及後他覺得舞獅表演亦可發展成事業,因此去年另創立專為商業表演而設的喜獅製作公司,推動香港舞獅行業發展。「舞獅是我的興趣,就是收入不多,再辛苦亦不打算放棄。武舘是一個傳承及宏揚武術的地方,不應加入商業成分,我將它與喜獅的角色分得很清楚。」
說是不會放棄,但鄭師傅坦言經營喜獅並不容易,維持公司穩定收入更是一直困擾他。「做舞獅的,生意量不穩定,一年四季沒分淡旺季,就是生意量不穩定。農曆年間的工作當然較多,平日則會在新舖開張及婚宴等場合表演,但這些工作不是每日都有。」
為配合擺放裝備及練習的需要,鄭師傅共為喜獅租用了幾個地方,但他稱租金卻非創業的最大成本。「租金大概是幾千至一萬元左右吧!反是翻新及保養獅頭的費用的成本更高。要知每次工作的收入通常只得一萬或幾千元,但維修一隻獅頭卻已需逾千元;每次表演完畢,我與一班手足亦要處理後勤工作,單是為獅頭梳毛便要用一小時,又要維修其他裝備、檢查獅頭能否順暢眨眼等,這些零星工夫要花上一整日。」
威風背後 毅力搭救
對鄭師傅來說,喜獅是自己的第二事業,而他的正職亦為「師傅級」人馬 ── 客貨車車隊創辦人及駕車師傅,他更指組織車隊的難度不比創辦喜獅為低。「車隊每名成員都是靠自己的實力去換取屬於自己的貨車與事業,老闆就是他們自己;我作為車隊發起人,要不斷向他們灌輸團結的信息才能壯大車隊,在競爭極大的業界中經營下去。」為此,鄭師傅除駕車接載外,還要確保團隊成員的客源充足,避免司機流失。
要兼顧車隊、武舘和喜獅,鄭師傅直言並不輕鬆,他的家人亦對他創立喜獅甚有意見。「他們贊成我經營車隊,因為有利可圖,但不支持我以舞獅表演為業,覺得這是賺不到錢。然而,舞獅是我自小最喜歡的事情,我很想把它發展成事業。」應對收入不穩的問題,豁達的鄭師傅決定「將勤補拙」,希望藉從車隊所得的可彌補舞獅演出的不穩,並願能獲家人體諒。
為及早將事業帶上軌道,鄭師傅早已為喜獅定下2016年的發展大計。「時下婚宴趨於西化,南瓜車等裝飾佈置應有盡有,但中國文化元素較少,其實龍獅在市場上也很受落,尤其是新人的長輩,他們很喜歡看舞獅表演。這個市場甚少有舞獅圑隊涉獵,但我相信有開發潛力。」他希望身旁的桃紅色獅頭可助他先拔頭籌,藉精彩的舞獅演出祝福每對新人。習武之人從不輕言放棄,為着興趣與理想,這次亦然,再多的挑戰與試驗他也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