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迷至愛】電車照片貫穿百年香港
香港電車於1904年通車,是本港最古老的公共交通工具。我們從香港收藏家協會找來一批本世紀初的電車歷史照,從照片看見車型經過多代進化,亦可憑街景、建築、招牌及車身廣告,見證香港經濟起飛間的變遷。
此文中的照片攝於1906年至1970年代,記錄香港由小漁港變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經濟起飛過程。
(照片由香港收藏家協會張順光先生提供)
年份:約1906年
地點:銅鑼灣鵝頸橋
當年的工程技術已足夠讓電車在橋面上通行。(照片經復刻及重新上色)
年份:1910年代
地點:堅尼地城
當年的堅尼地城只有不超過三層高的平房,道路闊落而人煙稀少,與今日車水馬龍的模樣大相徑庭。
年份:1920年代
地點:干諾道西
當年的電車軌均沿海而設,有指因當時政府不想電車軌阻礙內陸市中心地帶。後來因為填海,電車軌才逐漸遠離海岸線、也反而變成了位於最繁榮的內陸市中心。
年份:1930年代
地點:上環干諾道西
步入三十年代,香港日益繁榮,從街景招牌可見愈來愈多商業活動。
年份:1930年代
地點:上環永樂街碼頭,近信德中心
又稱三角碼頭,是當年人力車聚集點。
年份:1940年代
地點:金鐘
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時,有很多英式建築。
年份:1940年代
地點:金鐘道,近太古廣場
1941年日軍襲港,香港淪陷,電車只作有限度運作,只有12輛電車行駛銅鑼灣至上環街市。
年份:1950年代
地點:鰂魚涌近畢架山
張順光表示:「坊間流傳的電車舊照,普遍是在上環、中環、灣仔及金鐘一帶拍攝,甚少有在港島東部的。這張在鰂魚涌拍攝的,甚為罕見。」
年份:1950年代
地點:北角
1953年,北角至屈地街線投入服務,以紓緩筲箕灣線的擠迫。
年份:1960年代
地點:上環街市,新西港城
60年代起,電車車身開始出現大型廣告。張順光:「因為電車行車速度夠慢,途人才能細閱到廣告上的資訊。」
年份:1960年代
地點:上環德輔道西
香港經濟起飛,街道上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商店招牌。
年份:1970年代
地點:銅鑼灣怡和街
1972年,電車車廂的等級制度取消。1976年,收費錢箱及車尾旋轉門柵引入,從此乘客須自備輔幣,不設找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