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營盤擬建第18間酒店 規劃師:牙籤酒店更易「樓貼樓」
西營盤近5年新開張了最少8間酒店,近日第三街擬建單幢式「牙籤酒店」,若成事這將會是區內第18所酒店或賓館。
有街坊指擬建酒店位置座落民居及單程路,恐對附近年長街坊造成不便及影響交通。另有規劃師指,「牙籤酒店」的「建築物分隔」(Building Separation)間距偏小,加上附近建築多數為樓高僅6至7層的唐樓,對「牙籤酒店」與鄰近「住宅」土地用途的契合度存疑。
第三街4度申請起酒店 面積僅1/3標準籃球場
西營盤第三街15至19號一幅面積僅143.534平方米的地皮(地圖中紅點),即僅1/3個標準籃球場大小,最近第4度入紙申請興建酒店。該擬建酒店樓高共27層,預計可提供82間客房,地積比率高達12倍;而同區其他酒店的地積比率為12至15倍,但規劃署曾指「住宅(甲類)」用地一般地積比率為8至10倍。
城西關注組的張啟昕表示,發展商欲在同一地點上興建酒店,已是近2年來第4度入紙申請,「早前3次申請時,一班街坊曾設街站及網上聯署反對,發展商最終自行撤回申請。」而上月發展商又捲土重來,較上次申請圖則上的主要改動為:一,增加了一個車位大小的裝卸區(loading area);二,行人路加闊了0.45米;三,樓高由23層增加為27層,但地積比率基本不變。
手機APPS用戶請按此觀看詳細地圖。
以涉及細小土地面積為申請理由
是次發展商的申請理由包括有「只涉及細小土地面積」、「沒有帶來不良的交通影響」、「配合該區交通連接提升的誘因」等。另外它指該地段已獲批准作酒店用途的規劃申請,「牙籤樓」住宅對社區沒有禆益。
張啟昕續指,以皇后大道西為分界線,以北的範圍一向有酒店或舊式商業大廈座落,是商住區;但以南的範圍則一向以純民居為主,而是次申請興建「牙籤酒店」的地皮座落於第三街,路斜且大部分是單程路、附近建築物大多為僅6至7層高的唐樓,恐酒店帶來新增的人流或交通流量,會對出入長者街坊造成不便及危險。此外,她亦恐酒店落成會造成連鎖加租效應,以服務旅客為主的商店因較能承擔貴租,會擠走以服務街坊為主的車房、茶餐廳、蔬果肉食店等小店。
「牙籤酒店」緣起:舊區業權分散+港鐵通車
西營盤有14間現正營業的酒店或賓館(地圖中藍點),其中8間是近5年才開張;而興建中或已獲城規會通過興建的酒店,亦有最少3間(地圖中黃點)。註冊城市規劃師黃保傑指,在規劃標準上,不是以人口數目決定興建多少間酒店,因酒店不是居民常規使用的社區設施,興建酒店是市場主導的行為。他指比較住宅,酒店的流動性較高,對人流及交通的需求更高。
是次申請與近年其他區內擬建酒店申請類似,地盤面積均偏細。而地盤面積細、地積比率高的單幢式建築物,被俗稱為「牙籤樓」。西營盤現有15間現正營業的酒店或賓館中,不少是地盤面積偏細的單幢式「牙籤酒店」。
近年西營盤區擬建酒店申請 |
||||||
申請地段 |
地盤面積(平方米) |
總建築面積(平方米) |
地積比率 |
樓高 |
客房數目 |
目前申請結果 |
第三街15-19號 |
143.534 |
1722 |
約12倍 |
27層 |
82 |
現正供公眾查閱(本月20日屆滿) |
德輔道西246號 |
568.3 |
8522.92 |
約15倍 |
25層 |
139 |
駁回 |
皇后大道西385及387號 |
126.6 |
1922.74 |
約15倍 |
30層 |
72 |
兩度駁回,最終批准 |
皇后大道西304及306號 |
137.48 |
1649.76 |
約12倍 |
25層 |
47 |
駁回 |
黃保傑指,近年西港島綫通車令西營盤的「可達度」(accessibility)上升,不少發展商看準市場,收購舊樓地皮,重建興建酒店或賓館。但西營盤為舊區,建築本多為單幢式唐樓、業權分散,發展商難以收購連續大範圍的地段,「所以只收了一個面積很細的地盤就『起住先』,難道等附近地皮等十年嗎?」「起住先」的結果就是建成俗稱的「牙籤酒店」。
「牙籤酒店」樓貼樓情況較嚴重
黃保傑續指,根據屋宇署《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按地盤面積大小,建築物之間有規定的最小「建築物分隔」(Building Separation)間距,以作通風之用;基本上地盤面積愈大、所需預留作「建築物分隔」的空間便愈多,因此「牙籤酒店」與鄰近建築「樓貼樓」的情況較大酒店更嚴重。
他對「牙籤酒店」座落於舊社區如西營盤的土地用途兼容性有所保留,意即指2種或以上的土地用途若相鄰是否「契合」,黃保傑表示:「好像住宅和工廈就不太契合,因工廈可能有污染;住宅和酒店也不太契合,因酒店帶來的新人流可能會為窄路帶來過分負擔」。
有關規劃申請編號為A/H3/434,就申請提出意見的屆滿日期為本月20日。
香港現時大部分新建築物均會用盡地積比率。而地積比率受3大準則規限:一是《建築物條例》、二是地契、三是「分區大綱圖」。根據《建築物條例》,住用建築物「住宅(甲類)」(即面向一條街道)的最高地積比率為8倍、非住用建築物包括酒店的最高地積比率則為15倍。但根據不同「分區大綱圖」,又有不同可能再收緊的地積比率,以九龍區為例,大部份非住用建築物的地積比率限制為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