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樹人發起寫信給榕樹:看似微不足道 冀在心中播種
樓下公園的細葉榕、巴士站旁的石牆樹,以及大學時代坐在樹蔭下放空的情景,樹木每天就與我們擦身而過。人與樹木的關係很多時是純粹出於對樹木的一份回憶,是源自生活上的枝微末節。對於人與樹之間的感情,袁明珊(Connie)說:「可能稱不上是一些深刻的感情,但絕對是令生活更美好的一些小事情。」
攝影:曾梓洋、陳嘉元、黃寶瑩
收集人樹之間的故事
Connie是Facebook專頁「Dear tree親愛的樹」發起人,偶然下得悉澳洲墨爾本市政府為每棵樹設立電郵信箱,市民如發現樹木患病可以電郵匯報,政府便會派人檢查,結果大部分收到的都不是投訴或報告,而是一封封寫給樹木的情書。
「謝謝你陪伴我每個上班的日子」、「聽說你患病了,我很擔心」,這些從心而發對樹木的情感,啟發了這位80後女生鼓勵香港人也把心意傳達給身邊的樹木。
「當初以為不會有太多香港人寫信及留意身邊樹木,但既然不須成本便即管一試,沒料到真的陸續收到來信。」自去年5月成立至今,已累積收到約70封來信,當中更有親筆書寫的信。
因為榕樹於香港十分普遍,寫信給榕樹的人自然也佔不少。曾有一位母親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上環城隍街的石牆樹。「她從小就在中西區長大,城隍街是她上學時必經之路,如今她已是兩個小朋友的母親,而石牆樹依然一如以往,樹下有兩張凳讓人坐下歇息。」
除表達對樹木的情感,現實中,城市人與樹的衝突不斷,所以來信也不乏表達救樹之急切。最近就有深水埗晨運客與街坊來信,擔心主教山上的兩棵大樹會被砍掉,因水務署指大樹根部可能會影響已荒廢的配水庫結構,不過現階段暫時仍未有任何定案。
一筆一筆畫下心中的樹木
有些來信會附上樹木照片,有時Connie會根據信中提到的位置,親身到現場,用畫筆把眼前景象記下。「到不同地區畫畫,發現香港原來也有不少美麗樹木,很希望有更多人留意身邊環境,還有關注城市規劃及發展。」Connie自小喜歡畫畫,現在最常畫的是樹木與地圖。「其實小時候很怕畫樹,因為覺得很難畫,到現在也不知道要如何畫。」
雖然如此,但Connie筆下的每種樹木均以不同方式呈現,不難看出她對樹木的觀察入微。「樹看上去似是一堆綠色,但其實每種樹的樹幹與樹葉也有不同顏色、深淺、反光度,粗糙或光滑,樹葉亦有大葉、細葉、圓形、尖形之分,畫着畫着便會覺得有趣。」縱橫交疊的樹枝、廣闊的樹冠、茂盛翠綠的樹葉及隨風飄揚的氣根,榕樹獨特鮮明的外形會很難畫吧?「可以說是難,也可說是很易畫。」Connie想了想,「難畫是因為樹幹像扭麻花,易畫是層次分明,而且樹幹很闊,中間有不少細緻位可畫。」
透過Dear Tree,Connie收集了不少人與樹之間的故事,說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卜公花園內的一棵細葉榕。粗壯的樹幹向橫生長,氣根落地木質化後撐起樹幹,形態十分特別,Connie形容它「似一條好多腳的毛毛蟲」。後來從「樹博士」詹志勇博士得知,原來大樹當年被颱風吹塌,但沒有即時被砍或移走,至令它可以慢慢在原地得以復原,展示出榕樹的無窮生命力,猶如火鳳凰重生。
Connie曾從事舊建築保育,因工作而發掘了香港很多美麗地方,「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因為很多事也消失得很快。」Connie認為,Dear Tree是從一個生活化的角度,純粹是出於人對樹木的情感,當中不含專業知識,或不能評論人樹衝突中的是非對錯,但至少可提高大眾對樹木的關心。「成立Dear Tree是希望人多點留意身邊樹木,來信亦令自己多認識一棵樹。雖然表面上看似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可能已plant seed in my heart。」很多事似是微細,但集合很多的小事情或足以帶來改變,至少可以感染身邊的人。
「可以令一個人開心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從中得到一些啟發。」藉着樹木帶給我們生活上的點滴,日漸累積,於我們的心中悄悄地萌芽。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