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個「綠色地圖」 環保店舖、農墟、回收點、工作坊一網打盡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食肆、農墟、玻璃回收點、閒置空間、有機產品售賣點、手作坊、綠色教育、民間行動……這些綠色資訊一直零零星星地在Facebook彈出。不過,現在只要打開「綠活地圖」的網頁,就可以找到所屬地區較全面的綠色資訊。更難得的是,這些資訊都是由不同網民自發上載到網站的,綠活地圖發起人林麗珊希望人人也成為參加者。

網站有地圖(上)及文字(下)介面,散落香港各處的綠色資訊一目了然。(「綠活地圖」網站截圖)

人人都可以是「Mapper」 也可分享社區故事

想擁有一個資訊全面的綠色地圖,一個人沒可能做得完,必需眾志成城。想加入成為一份子,可先在網站上登記成為「Mapper」,有了這個身份便「做乜都得」,「除了可上載活動資料,也可以寫故事,就像blogger一樣。」林麗珊說。如有人回到爺爺居住的梧桐河,寫了一小段故事,分享感受。除硬性資料外,也讓大眾用故事連結彼此。

「綠活地圖」其實是由2014年開始運作的「全港分區綠色生活地圖」製作小組轉化而成,當時同樣設有由各區義工自行上載資訊的網站。林麗珊指是受到起源於美國的「綠地圖」(Green Map)啓發——綠地圖是以環保為主題的地圖,現已擴展成為一套地圖系統,有統一的地圖圖例、商標。經營的非牟利組織「綠地圖系統」會提供圖例及支援。反觀香港,林麗珊看到綠色資訊很分散,「但想做(綠地圖)便要向他(『綠地圖系統』)登記,要跟足它,包括運作,但他們的系統只是給人看,沒互動性。」她希望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便在系統以外自行製作綠色地圖。「我寫了電郵給不同人士,結果有很多人說可以幫忙!有人說可以替綠色地圖開Facebook,又有人幫我弄了個域名,總之是四方八面都有人幫忙。」第一代綠色地圖由是誕生。

「綠活地圖」不時會舉辦活動,其中包括大約一個月辦一次的靜修。(受訪者提供)
「綠活地圖」最新的活動與7個組織合辦,組織除了支援,也變成協作、參與的一份子。(綠惜地球)

佔領運動後決心:以綠活照顧人心

但畢竟資源有限,舊網站不太易用,到佔領運動時,林麗珊決心把地圖做好。「社會動盪,想以自己認識的綠色生活方式影響整個社會。綠色生活照顧到的不只是環境,還有生物及人心,顧及別人和照顧好自己才是真正的綠色生活。」於是她申請資助,把網站做成現在的模樣,向大眾提供實踐綠色生活的簡易入門法。

林麗珊努力推廣綠色生活,由一人到一班人,希望吸引更多人一同成為綠活資訊的記錄或創造者。(受訪者提供)

跨了一大步,林麗珊卻認為仍然不足夠。「現在的網站好像和各區沒什麼連結,以後想每個區都有各自的Facebook專頁,並放到網站上。」在舊網站時期,她已將有意參加地圖製作的人分了區。有人覺得要認識社區倒不如一起辦活動,有導賞團、講座、放映會等,她便將機構也分了區作為支援。「有活動要辦可以借地方、找他們幫忙影印,甚至有機構替我們入過些舊地圖資料。」除了支援,機構也成為了合作人,和地圖一起辦活動。如將在月尾的清潔龍鼓灘活動,便是綠活地圖和7個組織共同舉辦,當中包括綠惜地球、綠腳丫等。

由純粹收集綠色資訊,到組織起來成為綠活的一部分,綠活地圖從不是靜態的,隨着不同人的參與,似乎會有更多新事物不斷誕生。

 

 

「綠活地圖」網頁:http://www.wherevergreen.hk/ 綠活地圖 wherevergree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