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醬園】第三代「豉油佬」温柔對黃豆 聯本地農戶推有機醬油

撰文:邵沛琳 郭倩雯 蔡正邦
出版:更新:

醬油老店,有多枝香港製造的醬油,保存了龐氏家族,對調味料執著之情。「自己身為第三代傳人,應該對家庭有付出!」29歲的龐中衡(Jack),是悅和醬園第三代傳人,他放下多采多姿的生活,承續祖業做「豉油佬」。他運用創意迎接現代化挑戰,曬出「Made in Hong Kong」豉油,亦利用網上平台及年輕人的力量,傳承傳統生曬醬油工藝。Jack亦看準本港健康飲食市場,與本地農戶合作生産「有機醬油」,開拓可持續發展市場。

Jack是醬園第三代傳人,但每件事都會親力親為,「無理由做管理層咩都唔識,就咁空降落嚟,你下面班人都唔會服喇」。(郭倩雯攝)
無理由做管理層咩都唔識,就咁空降落嚟,下面班人都唔會服喇!
龐中衡Jack 悅和醬園第三代傳人
醬園最初在荃灣德士古道設廠,因新界發展而遷往古洞。(受訪者提供)

龐氏家族設立醬園 香港落地生根

龐氏家族原籍廣東省佛山市,30年代起設立醬園。適逢國共內戰,龐氏一家輾轉南下到香港,醬油產業從此在香港落地生根。曬場最初設在荃灣德士古道,至1973年因應新界發展而遷往古洞北設廠至今。

第三代傳人 撈豆包裝埋數一腳踢

傳統工業往往出現青黃不接問題,第三代傳人龐中衡(Jack)願意肩負重任,承接跨越三代人的祖業。29歲的Jacky說,剛畢業時,沒有打算會承繼醬園,一直在外打拼。「屋企做豉油,冇理由答唔出鼓油點做」,這股傻勁,令Jack毅然放下花花世界,回歸醬園做「豉油佬」。

太子爺親自落場「幫手」 每事親力親為

訪問期間,Jack不時被召喚去「幫手」,戴上手套撈黃豆、除下手套推出一箱箱黃豆、為產品貼標籤紙、甚至由古洞駕車至荃灣門市幫手「埋數」,有別於坊間對「太子爺」的形象,Jack是一個「貼地」傳人,往往親力親為,「冇理由做管理層咩都唔識,就咁空降落嚟,下面班人都唔會服喇!」醬園對Jack而言,是個難得可貴的禮物,皆因這是其祖父、父親及伯父的心血,「自己身為第三代傳人,應該對家庭有付出」。

醬園拒絕流水生產 人手撈黃豆及進行發酵工序

我哋用人手撈黃豆,可以對黃豆較為溫柔!由於黃豆是廠房的根本,如果廠房用機器拌黃豆,有機會毀爛師傅用心煮出的黃豆!
龐中衡Jack 悅和醬園第三代傳人
Jack與工友一起「撈黃豆」。(郭倩雯攝)

堅持傳統生曬方式 拒絕流水式生產

面對現代化的衝擊,醬園仍堅持傳統生曬方式,拒絕機械流水式生產,「奢華」地曬出「Made in Hong Kong」的豉油。現今有不少現代化機器可以降低工人的工作量,減低其辛勞及受傷機會,不過醬園仍以人手撈黃豆及進行發酵工序,因為Jack相信對黃豆溫柔才能生產出靚豉油。黃豆是廠房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經過工序能製作醬油、豉油,「如果廠房用機器拌黃豆,有機會毀爛師傅用心煮出的黃豆。」 

醬園進軍fb 生產有機醬油

屹立香港74年的醬園,要如何革新才能追得上時代步伐?Jack為醬園打入互聯網世界,透過開設Facebook專頁,讓大眾從社交平台上窺看香港傳統工業,用「豉油佬推介」Tag介紹醬園各產品,詳列生產過程、食用好處及建議食法。

除了開拓互聯網戰線外,亦開發新產品──有機醬油。有機製造顧名思義,即選用有機耕種的黃豆,不用任何化學物質,連醬油輸送管都棄用舊有的塑膠管,改用不鏽鋼「輸油管」,Jack期望能在生產醬油同時保護環境,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綠色產品。

門市保留60年代風味 醬油出品前需檢驗

我們賣出嘅產品,必需過到自己一關!
龐中衡Jack 悅和醬園第三代傳人
Jack在荃灣門市等待「埋數」。(郭倩雯攝)

醬油推出市場前 會進行規格檢驗

而醬油出品前,需進行規格檢驗,例如豉油鹹度及胺基酸濃度,以及食醋的酸度。所有檢測都有文件紀錄,任何醬料都能追蹤來源及生產過程,「我們賣出嘅產品,必需過到自己一關,需要把關及親自嘗味,測試冇問題才推出市場。」

荃灣門市保留60年代風味

這枝「Made in Hong Kong」的豉油不會出現在超級市場的架上,僅在荃灣街市街的「悅和醬園」門市及少許零售商店出現。荃灣門市仍保留60、70年代的風味, 一個又一個大醬酲擺放著甜麵豉醬、辣麵豉醬、錦豉醬和原油磨豉醬,員工按照客人的要求,選取醬料再包裝,然後過秤計價。

腌製品排放膠盒 蘊藏香港製造醬油

店舖另一邊則擺放一排膠盒,盛著醋醃蒜頭、糖醃白瓜、五柳菜、甜酸蒿頭等腌製品。顧客人流不絕,「老闆!老闆」呼叫聲此起彼落,這家74年的老店蘊藏著一枝枝香港製造的醬油,還保存了龐氏對調味料執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