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曾辦單車遊行 七旬街坊諷沙田出身局長:從冇轉過軚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宣佈派軍隊入城戒嚴,回應天安門絕食學生訴求。遠在香港,有沙田街坊冒著八號風球,抱著大聲公巡邨呼籲街坊聲援北京學生。吳海光是其中之一。六四於他不只是1989春夏之間的政治風波,而是把他捲入政治生活的人生大事。
六四屠城後,吳海光曾發起沙田區民主單車大遊行。近2,000架單車浩浩蕩蕩由大圍單車公園,踏往新華社大圍分社遊行。悠悠30年過去,當戰友逐一離世,73歲的他至今仍堅守自己崗位,把回憶和歷史守在自己沙田倉庫。尋常沙田市民默默抗爭30年,他說:「不枉此生,永不言悔。」
攝影:龔嘉盛

吳海光在沙田租了一個倉庫,存放自己30年來參與民主運動的歷史文物。(龔嘉盛攝)

吳海光擁有許多細膩的香港八九回憶。30年前北京戒嚴那天,他曾和朋友一行三人合資買來大聲公,自發駕車巡邨廣播,聲援北京學生。「八號風球個日好記得,橫風橫雨」,他還記得當時沙田街坊冒雨支持,「當我地架車行到每一度,佢地喺度截住我地架車捐錢」。在沒有互聯網、智能電話的1989年,香港曾發生許多不被記載的回憶。

退休人士吳海光30年來一直是沙田地膽,許多沙田區內的民主運動都有其身影。(龔嘉盛攝)
司徒華生前5年曾送他墨寶,「個時華叔問寫咩好,我話「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啦,我哋呢一世都爭取緊呢四樣嘢」。後來,華叔過生,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仍未達成,墨寶如今被他擱在當眼位置。(龔嘉盛攝)

北京戒嚴一周年  3,000街坊參與「中華民主單車大遊行」

關於六四,沙田還有這樣的一幕:中華民主單車大遊行。1990年5月20日,北京戒嚴一周年,近3,000名遊行人士騎著單車由大圍單車公園出發,經博康、禾輋等屋邨,到新華社沙田分社門前示威,全程25公里。吳海光就是當年活動負責人,他指當年地方區議員、沙田街坊均有擔任義工,沙田新田圍民主黨區議員程張迎、沙田市中心區議員衛慶祥等均協助。

1990年5月20日北京戒嚴一周年,香港舉行了「中華民主單車大遊行」。近3,000名遊行人士騎著單車由大圍單車公園出發,經博康、禾輋等屋邨,到新華社沙田分社門前示威,全程25公里。(Billy Hung提供圖片)

「整個大圍單車都租晒,非常踴躍」,他笑言當初估計只有200人參與,最後卻多出逾二千人。「踏到第一城濱景個度,警方就制止,因為太多人,所以就去新華社。有超過2,000單車,歷史嚟㗎!」73歲的他說得自豪。

1990年5月20日,《華僑日報》曾以〈北京戒嚴週年.人民不會忘記 三千人單車大巡遊 頭纏黃色布帶 促釋民運人士〉為題,報導沙田單車遊行盛況。(撮自《華僑日報》)

「單車是沙田特色」

吳海光解釋,沙田辦單車大遊行既遙接八九北京的單車遊行,亦因單車是沙田特色。1989年,北京曾有近萬名學生曾騎著單車,環繞北京高校、官方新聞單位遊行,沿途高叫「新華社,講真話!」、「解除報禁」等口號請願。一年後,沙田街坊則騎單車環繞沙田遊行,高呼「人民不會忘記」,要求釋放民運人士。

當年一句「人民不會忘記」,如今被吳海光貼在身後櫃門。(龔嘉盛攝)

沙田區公民意識較強

「因為沙田有單車公園,係特色嚟」,大圍單車公園如今已種出摩天大樓,成為港鐵大圍車廠上蓋私樓「名城」,空前盛況俱成過去。當年沙田區街坊積極參與八九民運,吳海光認為或與公民意識強有關。「沙田區公民意識比較強,公私營屋苑規劃得好,知識分子比較多,比如第一城就係中產區。」

1989年,北京曾有近萬名學生曾騎著單車,環繞北京遊行;一年後,沙田街坊騎單車高呼「人民不會忘記」,當年報導指盛況猶如當年的長安大街。(Billy Hung提供圖片)

自小聽母訴日軍侵華殺人 親睹政權殺人倍感震撼

30年來,吳海光一直活躍於沙田,亦是「沙田支援民運聯盟」(簡稱沙支聯)核心成員。他認為或與自小聽媽媽講述日軍侵華等中國苦難,一直期望中國能進步有關。因此,當他目睹屠殺人民竟是中國政府本身,倍感震撼。「學生以和平非暴力爭取進步,用咁樣手段對付自己人民,覺得咁對學生好唔公平」。

1989年6月3日凌晨,吳海光像許多港人一樣徹夜無眠,呆坐在電視機前看政權屠城。(龔嘉盛攝)

六四後攜死難者遺照展版巡迴沙田展出

後來,當他朋友從海外帶來一輯六四死難者遺體相片,他決定把血色證據曬成大型相片展版。往後的三數年,每逢假期吳海光抱著六四死難者遺照展版,巡迴沙田各屋邨展出,新翠、龍亨、禾輋、沙角⋯⋯每個月他總會借用不同區議員、地區組織名義,申請在屋邨商場相片展覽。 他指當時社會氣氛開放,情況最壞亦只是遇上警察查身份證,「都抄慣,差佬一埋嚟,就攞定出嚟」。

六四後,每逢假期吳海光就到巡迴沙田各區辦地區民主活動。當被警員查身份證,他笑言:「要拉,拉我一個就得,哈哈。」
+4
沙田區居民曾於5月27日《明報》刊登全版廣告支持北京學生。(撮自《八九中國民運報章廣告專輯》)

沙田區居民明報聯署:今日中國,明日香港

30年後沙田區的熱血碎片,只能從報章、舊照片尋回。那年,沙田區居民曾於5月27日《明報》刊登全版廣告支持北京學生。聯署寫著「我們深信今日的中國,就是明日的香港人!」30年後,73歲沙田街坊吳海光拿著同一份聯署,重看當年聯署的沙田居民,苦笑道:「劉漢傑死咗,韋漢良死咗,唉,真係」。六四30年,平反六四像遙遠的口號,倒是當年在電視前見證屠城者相繼離世。

六四事件後,支援會義賣的第一代民主女神像模型,吳海光30年來一直珍而重之地保存。

聲援者轉軚、沉寂:「劉江華冇轉過軚,一直都係咁」

當年沙田區聯署者眾,如今人面全非。正如現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民建聯劉江華當年亦曾以「黃匡忠.劉江華議員辦事處」名義聯署。對於「同路人」轉軚,吳海光卻看得淡然,「我認為佢冇轉過軚,你唔認識佢嘅人覺得佢轉軚,佢一直都係咁,有利益就側去個邊。佢最先都係做社工同黃匡忠,到危急關頭出賣黃匡忠。」

劉江華與沙田
「劉江華」是民建聯內少數曾經擁有泛民主派背景的成員,亦是不少沙田街坊的政治創傷。當年劉江華與匯點黃匡忠出選沙田區。及至1991年立法局選舉,加入港同盟(民主黨前身)的劉江華卻在關鍵時候呼籲選民棄投他拍檔黃匡忠,以保送他入立法局。老街坊吳海光指,當年不少支持劉江華的義工有感背叛,自此割蓆。至於劉江華,事後被港同盟處分後退黨,其後於1998年加入民建聯。

六四沒有紀念館,他就把歷史文物所藏在家中。至早年搬家,他又把一批初版民運書籍捐予支聯會,餘下的珍藏他都存在倉庫內。

「我覺得做人做到咁,就算有錢都冇咩意思」

寂寂無名的吳海光從沒離場轉軚。他自嘲是死硬派,喜歡任支援角色。至今堅持,每年六四前後均會任支聯會義工。「所以每個人理想唔同,我都唔求呢樣野,只係覺得你好卑鄙、遺臭萬年,俾人改個名做垃圾筒,我覺得做人做到咁,就算有錢都冇咩意思啦。」

30年來,吳海光犧牲得最多的是時間。六四後,他花上大量公餘時間投身社會運動。他坦言若把時間投放在自己的製作公司,成就或會更高。「如果要搵錢真係唔會做呢啲野,所以我對搵錢呢方面真係唔係太積極。有時覺得良心方面過唔去,有時係良知方面衡量下。」

「所以我成日同啲後生講,生活基本OK就得,輕鬆、自由啲咁做人就最快樂。」(龔嘉盛攝)

沙田熱心相繼離世 七旬街坊仍堅守:不枉此生
然而,這位七旬小人物卻說絕不後悔。由43歲來到73歲,而當年一群沙田熱心街坊組成的沙支聯,由數十人減至約十餘人,「個啲70幾歲,死都死咗幾個,年紀大呀嘛,有啲60幾歲就死咗,係我哋呢啲咁襟捱。」年屆七旬的他坦言如今體能遠不如前,曾經忘我撐起沙田區地區活動的他,早前從灣仔遊行去中聯辦,走到中環已見疲憊。「幾十年唔係一個短時間,人生冇幾多個30年,覺得自己有能力就去做,亦都好滿足」,回首30年社運路,頭髮斑駁的他說:「不枉此生,永不言悔。」

「平反六四」,吳海光說得堅定。小街坊多年來默默付出,他滿不在乎:「學華叔講,功成必有我在」。(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