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重建3】半世紀報紙檔堅守至清場:搬入商場將失去昔日笑容
觀塘重建,最後留守在裕民坊的商戶將於2月28日離場。重建範圍內,現時尚有10檔商戶因業權複雜、賠償安置方案不理想等問題未遷出,其中燦記書報社檔主賴先生指兩個檔口曾被市建局當同一標準處理,認為因賠償安置不公允而未肯遷出的檔主被指「貪心」,是對他們的侮辱。他又說,日後2021年建成的新商場市集已失去市集開揚、吸客和建構社區網絡的原意。
攝影:高仲明、李慧筠
市集,是大家集合在空曠地方賣東西,商場入面的不叫市集。
三代報紙檔兼營士多逾半世紀
62歲的賴生在裕民坊經營燦記書報社和士多50多年,燦記由他媽媽一代開始營業,交到他手上後,又傳承到他兒子一代幫手看檔。約200呎的檔口,以前緊挨銀行,他們跟銀行協議在該處開檔幫忙看管出入口。
2月28日為商戶搬遷之日,市建局建議安置他去觀塘道、康寧道新商場內的新市集,即街坊戲稱的「地牢市集」。「市集,是大家集合在空曠地方賣東西,商場入面的不叫市集。」他向記者展示手機照片中的市集內新舖,指面積約為四乘六呎,不夠報紙檔繼續營業。「你們來找我報導都是因為是街檔,入了商場,即是沒得做,無謂啦。除非找到地方重新營業,找不到也是要結業。」
人們見面至少會打招呼,行過會笑,商場沒有這些笑容。
「商場沒有街檔的笑容」
在觀塘紮根半世紀,在檔口長大,又養大自己子女,賴生縱是淡淡然的應對變遷,也無法忘記觀塘裕民坊那種有機社區網絡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街坊之間會傾偈,沒散紙可以明天再付錢,大家又開心,自己睇住街坊由細長大。人們見面至少會打招呼,行過會笑,商場沒有這些笑容。」他說:「變,應該的,也確實不捨得。」
兩檔不同當一舖安置 區議員追問下分開處理
原先,因燦記面向裕民坊的報紙檔持有小販牌照,而面向內巷的士多則有商業登記。在現時市建局方案中,兩個面向的檔口的「基本現金津貼」標準不同,前者每平方米的按月單位基率為2,660元、後者1,300元。
他覺得市建局的處理方法欠公允。「為何最初態度強硬,當兩舖單一處理(為內巷舖)?一個營業牌、一個小販牌,是否應分開處理?」最後他不停爭取,直至區議員幫忙施壓,市建局才改回分別以兩個標準處理兩舖。「我不是要大筆賠償,求的是程序公義。」
舊區是要變的,我們也不是想阻你發展,但你要平衡。不應把你要做的事,說成我們貪得無厭,這是對我們的侮辱。
最讓他苦惱的是局方把原址商戶的不滿說成「貪得無厭」。「它(市建局)說賠幾多,大家心裡有數。舊區是要變的,我們也不是想阻你發展,但你要平衡。不應把你要做的事,說成我們貪得無厭,這是對我們的侮辱。」市建局就《香港01》查詢回覆,指「燦記」現時被登記為同時經營兩個面積、面向不同而毗連的構築物,會分別以持牌小販、違例構築物自用經營者準則計算。
賴生指按照市建局現時方案,兩檔合共賠償210萬元。他認為舖位半世紀以來,也未曾被政府部門當作內巷舖,為何重建時卻因面向內巷而被扣一半賠償?為何有檔口情況相若卻被視為向裕民坊舖位?他認為定義舖位面向標準含糊,不願離開。「如果市建局企硬,我不會走,由它封板。如果我自己走,我覺得醜。」
望繼續經營用戶雖多 回遷用戶低
市建局指自2018年9月10日起,共向第五發展區內116個違例構築物用戶發出特別搬遷方案建議,當中99個用戶已接受建議。另一份局方在九月提交的調查報告顯示,有53%用戶欲繼續經營,不過根據局方12月提交至觀塘區議會的文件,最後只有11個用戶回遷到新商場的平台市集經營,而因為新商場所在位置,即觀塘市中心主地盤項目預計於2021年才完工,他們需等上兩年,期間局方會發放每月六至七千元津貼。
在裕民坊經營新華印務的劉太已經80歲,她雖然因早已申請靠牆牌獲安置到新平台市集,但也無法想像兩年後的事:「兩年,我不知有沒有眼看見。」她計劃把檔口交予兒子經營。
市建局在維持社區網絡方面仍然是交白卷。
民間組織「活在觀塘」負責人袁智仁認為,欲繼續經營用戶雖多,回遷用戶卻少的落差顯示安置方案不理想,不少街坊檔主怕等待期間熟客流失,寧願退休或搬走經營,「市建局在維持社區網絡方面仍然是交白卷。」他又指回遷商戶雖擁優惠租金三年,但同時要交十萬元按金簽新舖,變相被扣一半賠償。
市建局指發放津貼及完成安置後,會在今年年底前要求發展局局長以《收回土地條例》啟動收回土地程序。街坊們在2月24日(日)將舉行「告別裕民坊展」,邀請舊街坊回觀塘分享故事,並一同見證拆遷前最後的裕民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