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曝光】觀塘新市集恐變「地牢市集」 小販:留低因為唔捨得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小販苦等兩年多,終於等到2020年觀塘永久新街市的設計方案出爐,然而市集置於L1層,街坊如要進出市集,必須經過電梯或花槽。有小販擔心搬遷過後至少仍需等4年,方能等到全部入口啟用,期間市集形同位處「地牢」。有小販批評此舉等同將1市集收起來了,不見得光,誰還會來逛市集?

在1月的城規會申請中,市區重建局申請發展位於觀塘道、康寧道、物華街和協和街之間的46,294平方米地帶,興建一幢綜合住宅、酒店、辦公室、商店、公共交通交匯處及社區設施等用途的大樓。由物華街搬至同仁街臨時市集的小販,亦會全數被安置在大樓之中。

圖為市建局有關新市集的設計,圖中紅色箭咀標示行人進入市集的路線。(受訪者提供)

買衫需經電梯、公園 小販憂變「地牢市集」

不過根據設計方案,新市集將安置於大樓的L1樓層,實際進出卻並不簡單直接。在設計圖中,市集設有四個出入口,其中「物華街及輔仁街出入口」要通過電梯到達市集門口,而觀塘道及康寧道的市集正門,則要乘搭電梯,經過公園才能到達。此外,由於公共交通交匯處層數高於街市,倘若從商場進入市集,則要乘搭一至兩層電梯。

社區組織「活在觀塘」創辦人袁智仁指,小販擔心市集變相成為「地牢市集」,雖然市集與觀塘道為同一水平,但康寧道為上下坡路,水平較高,街坊未必看到街市所在。加上,市建局暫定2024年完成觀塘重建,局方與小販開會時指及至2024年,所有出入口才會全面啟用。他估計,出入口將受制於重建進度,如果裕民坊未能如期收回,康寧道的正門將一直啟用無期。

袁智仁又批評市建局把小販市集安置停車場旁,而小巴或巴士站旁較好的位置卻預留給商舖。「政府用地位置偏僻並非首例,當年興建朗豪坊移走大排檔,也把他們安置在偏僻位置,故最後18檔只有一檔肯留低。」

圖中紅色箭咀為小販市集的出入口,小販擔心要等到2024年後才會全部正式啟用,影響生意。(李慧筠攝)

窄走道、無冷氣  促市建局交市集通風評估

由於未確實新市集是否通達地面,小販擔心市集在四面牆及機房包圍下通風不佳,重覆現時同仁街臨時小販市集的悶熱問題。以前物華街市集位於地面,通道較闊,天熱時涼風送爽,搬至同仁街情況大不如前,市集因未安裝冷氣,夏天室內悶熱猶如蒸籠。

當區區議員鄭景陽指,現時局方只提出以「涼風裝置」降低新市集室內溫度,但他質疑系統成效。他又指市建局並未正式諮詢區議會意見,擔心小販未必了解新設計的細節。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互助委員會要求局方回應安裝冷氣問題,而「活在觀塘」亦要求局方提交新市集通風情況評估。

此外,同仁街市集檔與檔之間的通道縮減至5呎,一直被小販投訴減少街坊逗留社交的空間,新市集的通道寬道則只增加13吋,小販批評只是每人多一隻手掌的闊度,未能根本改善通道過窄的問題。袁智仁希望市建局可以考慮把市集搬往交通交匯處旁,並諮詢更多社區及小販意見。

商販四哥對於新市集設計感到失望:「重建本來是好事,可以改善生活,但原來殺到埋身,會犧牲本來在這裡生活的人。」(李慧筠攝)

方便才有生意 小販:為重建才搬 配套卻不完善

在諮詢過程中,有商販8月底才被通知新設計方案。經歷過第一次搬遷,賣童裝衫的商販四哥生意大跌9成。「市場開業兩年,已經失去9成瑞和街街市熟客。到外面打工、兼職一定比這裏開檔好,很多小販拉閘,就是因為這裏很悶,坐到個人發呆變傻。我們仍堅持留低,可說是賴死,也是捨不得舊街坊。」

新市集來臨本應高興,但人流仍然成疑。四哥指市建局曾建議與小販合作命名新市集、辦主題商場,但他不以為然:「你可以把說話講得好聽,但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希望他們答應新市場配套完善,小販搵到兩餐。我也不跟你說最低工資,一日搵到百幾、二百蚊都得。」如新市集設計不周,商販四哥和太太或考慮直接結業:「小販賣點是方便,順手就買到。賣方便,才有生意。」
 

同仁街臨時街市生意慘淡,肥妹仍堅持每日開店,只為了每個到來買衫的熟客。(李慧筠攝)

市建局:會向食環署提議安裝冷氣

曾經在物華街市集留守到最後的商販李淑賢(肥妹)認為新市集走道仍然過窄,街坊行市集經常會與他人碰撞:「我要求新市集走道有10呎,別人說我太貪,但我預你還價。你以為市建局會你要求10呎就畀10呎?」她擔心市集位於地底,又不如物華街般靠近大馬路,生意會如現在慘淡。「因為重建,我們在同仁街捱了兩年,看到新設計圖則,只能問一句:點搞?一個檔口不只是檔主的事,是檔主和一家人的事。」

市建局回覆,永久小販市集根據已核准的總綱發展藍圖,建於與觀塘道同一水平的地面;又指新市集4個出入口將於啟用時全面開放予市民進出市集。局方根據地契條款,永久小販市集只需配置機械通風系統,但會向食環署提議安裝冷氣,並會與有關小販代表及食環署保持會面與溝通。

賣街坊用品的小販市集,最希望經營環境就腳,才會有人進內逛逛。(李慧筠攝)